前兩名都是純電車型,現場的與會者們心里雖然感到吃驚,但想來215秒的數據應該不會騙人,畢竟在這種場合下撒這種謊是一撮就破。
與此同時,舞臺上的鄭鴻瑞繼續介紹道“至于它的續航里程,它每次充滿電的續航里程為569公里。”
又是一項超越同行的亮眼數據。
鄭鴻瑞說道“我們的首款車型并沒有開放自動駕駛功能。”
聽到這話的時候,不少業內的同行都不由得松了口氣,就說嘛,這才成立多長時間,目前市面上已經有自動駕駛功能的純電車了,比如特斯拉旗下的。
沒有自動駕駛功能,逼格什么的就下了一個檔次。
但緊接著鄭鴻瑞話鋒一轉“但閃馳車型都配置了自動架勢功能的硬件,你無需額外購買配置,也就是說閃馳車型在實際上已經滿足自動駕駛功能并且都已經符合有關方面規定的技術標準,我們自動駕駛技術的信心是十足的。”
“之所以不開放仍然是為了安全、安全、安全,這里面有個數據積累的問題,我們認為在開放使用之前還可以進一步優化系統,屆時再開放自動駕駛功能,沒有什么比出行安全更重要的。”
簡單的說,這款車型有自動駕駛功能,但目前不開放,再做一些數據積累和系統優化,然后才對車主開放,并且不需要額外購買配置。
現場終于迎來了第一次人熱烈的掌聲。
在場的一位業內人士不由得嘀咕吐槽“有個不差錢的金主爸爸支持就是任性”
現在全世界范圍內,做新能源車的公司幾乎沒有一家是賺錢的,而且目前來看,做新能源車的大部分都是新的汽車公司,反倒是那些老牌的汽車產商對這件事情比較保守一點。
毋庸置疑的是,現在做新能源車最火熱的市場就是大中華區,在過去的幾年里,國內冒出了至少幾十家新能源車品牌。
雖然汽車銷量在快速增長,但是虧損也在增加,據傳蔚萊賣出一臺汽車就要虧掉80萬元,一臺蔚萊的售價40萬元,銷售成本高達80萬元,等于說是越賣越虧。
但不管真假,新能源車領域的公司如果沒有國家補貼,絕大部分品牌都得死掉,其中騙補的也不知道有多少。
用現在業內人士的說法,新能源造成門檻是200億,這也差不多是蔚萊過去幾年的融資額度,從2014年就開始瘋狂融資,加上去年上市融資的10億美元,已經拿到了超過200億人民幣的融資規模了。
而天馳技術那就更夸張了,成立以來至今已經燒掉了接近2800多億左右,負債率高達1750多億,這次在科創板上市又要融資200億,光是這次融資就頂上蔚萊過去幾年的總規模了。
所有同行羨慕天馳技術不差錢,有陸鳴這么一個超級金主爸爸的支持,成立以來就從未在資金這塊發愁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