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問題其實并不難理解,我們只要知道芯片的作用即可。”
“所謂芯片,就是數據運行的載體,為什么有所謂的5nm級,2nm級,這些數字就是芯片上通路的寬度,比如一塊一平方厘米的芯片,制作5nm級別的芯片,通路就是以1/5nm的數量,而2nm級別的芯片,通路就是1/2nm的數量。”
nm和厘米之間的換算單位所有人都知道,簡單心算一下,自然都明白這個數字是非常大的。
“別說是3nm級別的提升,就算是0.5nm級的提升,對通路數量的影響也是幾何倍數,我們目前成熟的芯片技術也才20nm,偶爾能做到10nm,和漂亮國他們確實相差太大,芯片性能大家應該也算得過來,蘋果公司新出的A11芯片,幾乎是全面碾壓我們國內,包括高通公司的驍龍級,同樣要高出我們不少。”
“但是...”
說道這里,張祥臉上的笑容頓時更加豐富。
“光刻機方面我們沒法在短期內超越,但我們卻可以彎道超車。”
“以未來數據發展的趨勢來看,大概會分為兩個階段,終端運行階段和云端運行階段。”
“這個我清楚。”
一個計算機編程方面的人才站起身。
“終端運行階段,就是類似于張祥教授剛剛說的那種,通過手機或者電腦自帶的芯片,在收到網絡端數據后,利用芯片性能進行解壓,這個數據解壓速度越快,用戶的體驗自然更好。”
“比如剛剛說到的A11,就可以將傳輸數據包至云端-返還數據包至終端-解壓數據包-像素渲染-顯示畫面這幾個階段壓縮在0.6秒之內,因此用戶基本感受不到卡頓。”
“而驍龍芯片性能稍稍差一些,但散熱方面卻要比A11稍好,而且驍龍芯片采用的是即時加載模式,整體來說和A11差距不大。”
“而云端運行階段,就是把這些線下的數據運行全部放到云端服務器進行!”
張祥連連點頭。
“沒錯,芯片的存在,就是為了緩解數據提供端,也就是云端的運算壓力,但手機,電腦等的發展模式,最終肯定是要向云端運行方向發展的。”
“就拿手機舉例,只要能實現云端運行,那么手機的芯片,運行內存等一系列的硬件設備就可以全部取消,只要留一個信號收發器即可。”
“譬如打開一個網頁,命令自手機信號收發器發出,而后在云端加載完畢,已經打開的網頁信號直接從云端發射至信號收發器之內,信號以光速傳播,加上信號基站的存在,回傳到手機的速度可能只要0.01秒,甚至是0.01毫秒!”
到那個時候,手機就只需要一塊屏幕,甚至大電池也完全可以拋棄。
手機的電量消耗,一大半都是用在了芯片運行方面,最后只剩下一塊屏幕,也就只要維護屏幕亮度和收發信號就可以了。
根據柳蕭的粗略估計,一個500毫安的電池,大概就能讓這種新概念手機完美運行一天,而且永遠也不會發燙!
而有了這個后,那些蘋果系統,安卓系統什么的也就可以完全拋棄,畢竟手機都不用自主運行數據了,還要系統干什么。
系統的作用,就是調取內存,協調軟件而已。
內存都在云端,軟件全部線上推送數據,以后的手機系統,更多的是類似于華為正在研發的那種鴻蒙生態,萬物互聯模式的操控力。
比如手機往大門上一貼,直接解鎖。
手機往電視上對一下,直接投屏,往電腦上一放,數據直接出來。
喊一聲語音,直接操控家里的所有電子設備。
這才是以后的手機系統發展方向。
優化手機性能,其實作用已經不大了,毫不夸張的說,只要是上了三千塊的手機,玩個吃雞和王者榮耀,基本都是手拿把掐。
上了一萬的電腦,玩個3A大作也是輕輕松松,把系統搞那么好,根本沒必要,萬物互聯才是最終發展模式,也是符合消費者習慣的最好辦法。
張祥很快介紹完畢,一時間,幾乎現場所有人都把目光投向了柳蕭。
只要柳蕭宣布量子計算機何時能生產出來,按照現在華為建立5g的速度,用不了半年,這種以前只能在科幻小說里出現的東西,馬上就能成為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