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梅到最后也沒說,她究竟為什么要主動參與這么危險的行動。
向勇也沒興趣尋根究底。
說到底,他和李秀梅是兩個世界的人。
或許這次任務結束,就再也無見面之期。
帶著李秀梅前去投靠義軍,雖有諸多不便之處,但其實也有好處。
至少李秀梅能得到官方的一些暗中支持,向勇他們能同時從兩邊都獲得情報,更方便去完成支線任務。
真正動身之前,還有不少準備工作。
維護武器裝備,選擇合適的服裝,調試通訊設備……
然后花了一個小時的時間,向勇和李秀梅討論了她的人設,最終敲定的版本是:李秀梅是向勇的未婚妻,兩人青梅竹馬。
向勇負責從起義軍領袖們那里打探情報,李秀梅則走夫人路線,和領袖們的太太團搞好關系。
至于范曉月、黎志平等人,仍然是向勇的師姐師弟,這是官方身份,不用更改。
一行六人乘坐蒸汽火車前往金鵬城,然后雇了一輛馬車出城。
到了城外,陳北玄拔出劍威脅車夫,將車駛向茨城。
一路上看著四周逃難的人群,看著鮮血淋漓被從前線抬下來的傷兵,看著滿目蒼夷的田地,李秀梅憤怒地說:“你看看,這就是暴亂帶來的。”
向勇注視她說:“我沒聽說那里有暴亂,我聽到的只是,一群活不下去的人發出的絕望吶喊。”
孟子說“聞誅一夫紂矣,未聞弒君也”,向勇這句話有異曲同工之妙。
李秀梅便沉默下來。
她對這場暴亂的起因并不是一無所知。
其實這場暴亂也不該歸咎于帝國,至少在向勇看來,帝國的施政者并沒有犯什么明顯的錯誤。
在地球上,也發生過羊吃人、機器吃人的慘劇。
這是社會轉型期的陣痛,難以避免的,總有人要淪為犧牲品。
就像是修真文明逐漸發展起來后,沒有修煉天賦的人群便墮落到社會最底層。
他們犯了什么錯么?不是。
只能說是天意。
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舜亡,以萬物為芻狗。
即使是修真文明高度發達的五大仙朝、九大仙門,在文明、強大、富足的表皮下仍然免不了有血淋淋的真實。
傍晚時分,他們到得茨城外,遇見巡邏隊時,向勇立刻表明身份:“我們是北河尊者座下弟子,應‘河內大俠’的邀請,來共襄盛事!”
巡邏隊中有個漢子上次見過向勇,善意地招呼了一聲,便對其他人說:“這位是萬大哥的貴客,你們來兩個人,護送他們入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