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經閣雖然只有一層,但占地面積卻超過了三百平方米,豎立著十幾排高大的書架。
這些書架上擺放著大量的武功秘籍,數以千記。
當然了,這其中有不少是重復的抄錄本。
楊易此來藏經閣并非為了武功秘籍的,而是尋找先天境以上的線索,因此他目光快速掃過著一本本書籍,尋找自己的目標。
《純陽玄功》、《烈焰神掌》、《飄渺劍法》、《雪飄人間》、《攬月手》……
一門門武功秘籍,基本上都是他從未聽聞過的。
除了武功秘籍外,楊易竟然還看到了十數門秘法,比如說****、凝血術、心雷術等等,要么是增強功力的,要么是精神上的。
對于這些秘法,他快速記了下來。
主要是內容都不多,以他過目不忘的能力,默記下來非常地快。
楊易繼續尋找著,他發現這里的很多秘籍都是殘缺的,應該是五代十國時期戰亂太頻繁了,導致大量的武功秘籍缺失了。
在某個書架的下方角落上,楊易拿起了一本布滿灰塵的書籍。
這書籍封面呈青色,上面寫著‘縱橫雜記’。
他翻開一看,第一行就寫著:余縱橫江湖四十余載,會盡天下英豪,雖有勝有敗,然修為精進不止,耳順之年至先天極境。嗚呼,前路斷絕,痛心疾首,唯記錄曾經敵手,憶崢嶸歲月。
這應該算是一本回憶錄,也不知道作者是誰,通篇記載了他總共與五十二位高手的交手記錄,其中勝五十一場,敗一場。
并且這敗一場也不能夠說是真敗了,僅是輸了對方半招,并且輸給的還是宋太祖趙匡胤,當時的天下第一高手。
難怪回憶錄的名字叫‘縱橫雜記’,這個作者確實有這個本事,傲視群雄。
當然,這樣強者寫的回憶錄,自然不僅僅是為了吹吹牛逼,其中夾雜著大量對敵手武功的介紹、人格分析,以及如何應對這類型武功。
除此之外,還有他與各強者的對話語錄,這里面包含的內容就更多了,其中就有大量關于對武道的理解,以及對先天境以上的推測。
這部分的內容,對楊易的益處特別大。
他雖然偷學了數以百計人的武功,是真正的博覽百家,但這僅僅也是限于武功本身而已,對于個人于武道的理解,他這是沒法偷學的。
按‘縱橫雜記’上所說,實際上在唐安史之亂以前,江湖上是有先天境以上強者的。
只不過隨著安史之亂的爆發,不僅天下動亂,連整個江湖也牽扯了進去。
也是在那一場混亂中,先天境以上的強者全部死絕了。
后來的五代十國,天下更是紛亂,這導致先天境以上的線索也全部斷絕了,后人連境界名都不知道。
不過根據作者和一些強者的推測,先天境以上應該有兩個方向的道路。
一是如道家修煉內丹一般,把先天真氣凝聚成金丹。
一是以先天真氣練竅,開啟身體潛能。
并且相比于第一條道路,第二條道路應該更現實一點,因為道家金丹自從被創立以來,就從未有人修煉成功過。
所以,練竅更加靠譜。
但練竅之法已經失傳,后人想要再修煉,唯有重新摸索修煉方法,這是一個非常危險的事情,因為一個不好就會走火入魔而死。
按‘縱橫雜記’上記載,作者和太祖趙匡胤有一段對話,隱隱透露了趙匡胤準備摸索練竅之法,追求更高的武學境界。
楊易不由聯想到,以趙匡胤的武學修為,活到九十歲應該沒有問題。
但實際上,他年僅五十歲就駕崩了。
這讓楊易不由懷疑,這是不是趙匡胤在摸索練竅之法的時候出了岔子,最后被他弟弟趙光義撿了個便宜?
否則以趙光義的修為,如何殺得了趙匡胤!
合上‘縱橫雜記’,楊易又聯想到了煉體體系。
在他的推測中,抱丹境之后應該就是煉竅,這練氣體系的先天境以后,竟然也是練竅。
這究竟是巧合,還是殊途同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