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爾旦四人的大笑聲,戛然而止。
他們眼中像是見鬼了一般,死死瞪著楊易,面色漲紅。
這怎么可能!
對方不僅作出了一首詩,并且還是首上佳之作。
因為這水墨畫上梅花僅有形狀,沒有絢麗的色彩,‘不要人夸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可謂是一語說盡了此畫墨梅的風骨。
如此上佳之作,足以流傳千古。
這樣的詩就算給他們兩三年的時間,也不可能作得出來。
在四人驚駭的目光下,楊易再次開口,聲音清朗:“一蓑一笠一扁舟,一丈絲綸一寸鉤。一曲高歌一樽酒,一人獨釣一江秋。”
嘶嘶!
四人倒吸著涼氣,又是一首。
比之上一首,這首詩雖然遜色了不少,但也是難得好作品,給他們足夠的時間,他們也是可以雕琢出來的。
但不要忘了,楊易幾乎的脫口而出,根本沒有多少思考的時間。
這其中的差距,可謂不可以以里計。
他們心中翻江倒海,特別是在看到楊易的目光落到了第三幅畫上,心中涌出了一種強烈的不祥預感。
不會吧,這家伙不會真的連作三首吧。
如果真是如此,那還是人么?
楊易臉上帶著淡淡的笑容,再次開口:“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一句話落,一股豪邁之氣撲面而來。
眾人腦海中不由浮現出一幅畫面,中秋月圓,自己站在院子中對月喝酒,耳邊繼續聽到楊易的楊易:“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嗯?
眾人皺眉,但隨即朱爾旦四人就露出了喜色,因為這首詩第一句上佳,第二句就遜色多了,整體上給人感覺,就是我衣服都脫了,你就給我看這個。
夏鈺也是奇怪,看向了楊易。
以楊易第二關表現出來的詩才,不可能就這水平。
在眾人心思各異的目光下,楊易并沒有停下來:“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
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原來這不是詩,而是一首詞。
一首詞讀完,室內一片寂靜。
那怕是夏紫凝這個對詩詞不感冒的人,也隱隱約約感受得到這首詞的魅力,就更別說夏鈺等人了,完全是驚呆了。
這感覺就像是被一股電流集中了,全身都酥酥麻麻的,毫毛孔都炸立了起來。
這怎么可能!
如此千古絕唱,怎么可能是隨手拈來的。
夏鈺感覺一顆心都快融合了,眼中異彩連連。
如此絕世之才,千古罕見。
更重要的是,對方還作得一手好畫,令她沉迷。
周信三人則是已經絕望了,感覺臉上火辣辣的,就像是被人當面扇了幾個耳刮子一般。
如此經世之才,他們先前還可笑地去嘲弄別人,實在是不自量力。
回想起自始至終,楊易都是神色淡然,只是靜靜地看著他們。
或許在他眼中,自己三人就像是個跳梁小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