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圣齊鳴,怎么可能有人可以做到!”
冠軍侯面色猙獰,目光死死地盯著天空中的異象。
他與常人不同,從小就養成了一種‘天上地下,唯我獨尊’的氣度,想要什么就能夠得到什么,世間的一切好東西,也都應該歸他所有。
因此他看到百圣齊鳴的異象,首先想到的不少震驚,而是憤恨。
憤恨這引起百圣齊鳴的,為什么不少他,
不是他也就算了,關鍵這人為什么是楊易?
楊易的號舍就在他旁邊,他能夠感覺到那是無盡浩蕩意志的中心,更能夠看到一個個如皓月般的大字,在旁邊號舍上沉浮,散發著無盡的光華。
想到先前的賭斗,他有種被人打腫臉的感覺。
……
洪易同樣也被打斷了,他雖然不能出竅,看不到天地異象。
但靈覺敏銳的他,卻感覺到一股浩蕩的力量在死死壓制著他,讓他即便是拼死出竅,神魂也完全出不來。
“怎么回事,貢院中的圣像怎么震動了起來?”
“難道是有人做出了附和圣道的文章,從引起了圣像的共鳴?”
他腦海中忽然聯想到自己曾看過的一篇雜記,里面就有記錄到科舉考試時,圣像震動的異象例子。
……
隨著最后一筆落下,楊易就看到試卷上的一個個文字忽然光明大方,宛若化為了一輪輪皓月破紙而出,在他號舍上空沉浮。
諸子靈位和和圣像震動的聲音也傳入了他耳中,竟然是百圣齊鳴。
楊易意外,卻又覺得在情理之中。
要知道他寫得可是王陽明心學,是一套邏輯嚴謹、理論豐富的學說,完全是一家之言,可以堪比中古諸子。
原著中的洪易,僅僅是一篇暗合圣道的文章,就能夠引起百圣齊鳴,更何況他完全是建立了一家之言,堪比中古諸子。
百圣齊鳴,僅僅是對他文章的認可。
但通過這篇文章,楊易的念頭卻是得到了一次錘煉和蛻變,他現在已經有信心,可以毫無虛弱期地度過七次雷劫,成為造物主。
如此巨大的進步,楊易并沒有欣喜若狂,反而不由自我反思。
他在反思自己,以前總是在偷學他人的知識,但卻從未有過自己去主動思考,去融會貫通,從而把別人的東西,轉化為自己的東西。
否則他偷學的再多,那也是別人的知識,不是自己的智慧。
陽神世界,洪易憑借書寫一本《易經》就能夠成為超越陽神和粉碎真空的無上強者,而他坐擁數個文明的智慧,擁有不下于《易經》的《道德經》等絕世經典,卻從未卻認真鉆研過,這豈不是有眼無珠?
修道不同于武道,武道需要苦修,需要感悟,而修道則是智慧的體會。
智慧越高的人,修煉速度越快。
就像是中古諸子,放下書籍,輕易就能夠成就造物主,達到無數修道者百年千年都難以達到的程度,就是因為他們有智慧。
智慧,才是修道者最寶貴的財富。
踏!踏!
一連串急促地腳步聲傳來,洪玄機和李神光等人循著異象,沖到了楊易的號舍前。
在看到楊易的時候,眾人都是一愣。
他們想過各種可能,但就是沒有想過會是楊易,畢竟楊易年紀太小了,能否通過舉試都是個未知數,怎么可能寫出令百圣齊鳴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