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來得及回到住處,在大路分小路的時候,云景看到了師父李秋,看樣子他應該是正準備踏上牛車去學堂。
“為師還以為你這兩天不回來了,就準備自己去學堂呢,家里情況怎么樣?你娘親可好?”待到云景走近,李秋讓他過來開口問道,同時示意劉大壯他們可以回去了。
云景登上師父的牛車,把書箱放下,說:“多謝師父關心,家里一切安好,母親生了個妹妹,母女平安”
“嗯,那就好,走吧,去學堂,你現在是家里的長子,要漸漸學會作為長子的擔當了,自己要做什么,未來要怎么樣,慢慢的心里得有個數,不要輕易被一些小事影響了心態,該對自己狠的時候就要果斷的狠一點,要懂得取舍,你還小,這些話或許你一時還不理解,你且記下,以后慢慢的你就會懂了,接下來安心讀書學習,若有什么困難,盡管跟為師說”,李秋點點道,不忘稍微提點一下云景。
和云景相處了這么久,作為師父的李秋,他有一顆玲瓏剔透的心,知道自家徒兒早熟,心思也不像這個年紀的小孩那樣沒心沒肺,此番看到云景,他就感覺到了云景在牽掛著家里,才會說出那樣一番話來。
不得不說,作為師父,李秋是無比認真負責的,用他自己的方式指點教導云景,又讓云景感覺不到壓力,潤物無聲般的引領云景學習和做人。
不可否認,云景有成熟的心智,可成熟就代表著自己的所思所想就一定是對的嗎?
人要學會謙虛,要善于接受別人正確的建議,但也不能盲目接受,還是要有自己主觀判斷的,總之就是要因地制宜的做出改變,不能盲目的自以為是。
有句話叫三人行必有我師,學習別人的好的,拋棄本身的陋習,這樣一個人才會真正的進步。
所以,盡管云景心智成熟,也在虛心接受師父李秋的教導,他不會盲目的將師父的教導全盤接受,而是自己思索后,把好的接納完善自身,反正他跟著李秋學到了不是東西就是了。
這個世界畢竟不是自己生活的前世,很多主觀上的想法其實并不符合這個世界的情況,云景來到這個世界,不是這個世界去適應他,而是他要去適應這個世界……
聽了師父的那番話,云景知道,李秋是在告訴他,擔心家里牽掛家里固然是一個人有情有義有孝心的表現,但若家里安好,這種牽掛和擔心就沒多大意義,反而影響到了更重要的事情,那就是不成熟的表現了。
這個道理本不該是云景這個年紀就能第一時間想明白的,可誰讓云景并非真正的小孩呢。
家里很好,自己憂心家里的情況就是多余的,應該把精力放在學習上面,師父的這番話,和離開時娘親說的那番話,雖然說法不一樣,但細細想來,云景發現他們要表達的意思居然是一樣的!
孰輕孰重要分清,都是讓自己把重心放在學習上。
明白了這些,云景很快調整好心態,由衷的點頭道:“多謝師父教導,徒兒謹記”
“嗯,你大早上的回來,還沒吃飯吧?正好,去學堂還能趕上早飯”,李秋點點頭道,并未繼續深入這個話題,在他眼中,云景還小,這種問題點到為止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