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看現在是古代,那些大戶人家的后院里,也是非常攀比的。且不論有沒有錢,即便是窮人家,也會攀比,小到吃穿用度,大到比男人,比孩子,比公婆,這是古今不變的規則。
仿佛人們吃飽了就要議論點什么,否則便白長了那張嘴一般。
蘇阮有信心,自己這衣裳,那些富太太穿出去,起碼能鎮壓住其他同階層的太太們,優越感爆棚。
不過呢,這人配衣服,長相和氣度也能使得衣裳更好看。所以她才要好好的挑選買主,才好為以后鋪路。
當晚回到家里,蘇阮又連夜畫了一張設計圖。這次和上次的設計不一樣了,上次是白衣配荷花,這次是粉色配梨花。
粉色是她親自挑染的水粉色,特別透亮的一種顏色,會顯得氣色很好。點綴上白色的梨花花瓣,優雅又活潑。
之所以都用花瓣設計也是有原因的,經過這么多天的了解,蘇阮知道大安國的人都愛花。只有結婚的喜服上會繡龍鳳呈祥之類的,其他時候無論是出門辦事燒香逛街還是居家常服,都會繡花。
無論男子還是女子,有事出門在外頭上必定會簪花,當然也有不戴花的,是少數,或者是戴不起的人家,這時候一朵花還是挺貴的。
那么衣服上面有花肯定受歡迎,賣東西嘛,一定要根據民情來,不然再漂亮的,不符合大時代的審美觀也是不行的。
接下來的日子,蘇阮每天就是去店鋪賣布,在家喂豬,逗狗。日子過得清閑自在,好不快活。
只是自在之外,也有一些不太順心的,那就是最近買布的人越來越多了。
一開始都是桃林鎮上的人們買,后來附近鄉民趕鎮上的大集過來購買年貨,聽說這家布莊的布好看,也都會戴一些回去。
有錢的買一家子的布料,沒錢的就給家里女人或者孩子扯上幾尺,生意雖小,但是架不住人多。
到了后來,蘇阮忙得連中午飯都吃不上了,根本沒有時間,杜鵑也只能是趁著店里沒人,或者是晚上回家以后才能有時間做新衣裳。
再過幾天,小年將至,不僅僅是桃林鎮附近的人買布了,最開始走動的那些人口口相傳,顧客逐步發展到周邊的城鎮,很多人慕名而來,甚至于店門外都排著隊了。
蘇阮也沒想到發展會這么快,她之前有信心能做好,覺得也就是時間問題,現在則發現,時間并不是問題。
事實證明,好東西是不愁賣的,只有品質做好了,才能有市場,光靠廣告是不行的,口碑才是最好的廣告。
只是那件被她命名為“荷塘月色”的衣服一直沒有賣出去。說實話她自己也覺得價格很高,可就是不想便宜賣了。
什么最值錢?布料只是最微小的因素,還是杜鵑的手工比較值錢,另外最大的一頭兒就是設計。
這衣服反正放多久也不會過時,她可不愁賣,且放著好了。
忙忙碌碌中,日子一轉眼到了臘月二十八,這可能也是今年最后一個忙碌的日子了,二十九開始街上的店鋪就都會關門了。
現在不比未來,大過年的沒人會出來,都在家一家團聚,就算是飯館都不營業,更沒有人出門吃什么年夜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