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惡鬼!我說的邪氣就是惡鬼!那常華,被惡鬼附身了!”垂目猶豫了一瞬間后,城隍玉墨抬眼跟盧羽解釋道:“而纏住常華的惡鬼,是李順!”
“李順……他是誰……哦……是他!”聽到“李順”二字后,盧羽原以為自己的記憶中是沒有這人的,然而,在靈光一閃后,盧羽猛然想起李順是誰了。
大概在一百三十多年前的太宗淳化年間,也就是大宋朝建立的三十多年后,某月,蜀地大旱,青城縣的茶農王小波,在受旱災影響破產后,無力上交賦稅,受到了稅吏的懲罰以及迫害。
于是乎,王小波以“均貧富”為口號,短短幾日內,收納因旱災而破差的農民和小商人幾百人,發起了一場小小的農民起義。
隨后,在大宋廂軍的圍剿之下,不到一年,起義軍的老大王小波就戰死了。
老大雖然死了,但其領導的起義軍并沒有徹底被擊潰,這時的起義軍,在規模上,已經“積攢”到萬余人了,并在打砸搶燒了好幾座縣城后,起義軍羽翼漸豐。
就在起義軍因失去首領,而人心惶惶之時,前首領王小波的妻弟李順站了出來,接管了王小波留下的起義軍。
比起茶農王小波來,小商販出身的李順,更有頭腦些,在他的領導下,起義軍的人數再次膨脹,很快就達到十萬人的規模了,而這時,整個蜀地的總人口,還不到兩百萬。
由于人數的增加,起義軍的戰力也就變得更猛了,于是乎,隔年,李順領導的起義軍,就攻下了蜀州。
這時,只打下一州之地的李順,內心膨脹了,他在自己剛剛占領的蜀州內,建國了,國號為“蜀”,年號為“應運”,他還自稱為大蜀王,這名號,聽著很像“大鼠王”,就是那老鼠里的大王。
果然,“大鼠王”李順就是只跳梁小丑而已,在宋太宗動真格的,派出禁軍后,不到四個月,剛剛建立的“蜀國”,就被大宋禁軍給攻滅了,而“大鼠王”李順,也就落了個凌遲處死的下場。
更慘的是,跟著李順混的那幫起義軍,全都被禁軍給屠殺了,不少人還是族滅,總共死了十幾萬人。
除了那幫起義軍外,還有不少人,受到那場禍事牽連,冤死了,而冤死之人的數量,也有個十來萬的。
對于宋朝初年人口只有不到兩百萬的蜀地來說,一次性死亡三十多萬人,就相當于六個人里死一個了,這簡直就是末日般的浩劫。
而蜀地百姓把這場浩劫的罪責,全都怪在了李順身上,稱其為鬼夜叉。
回憶了一下李順“禍害”蜀地的故事后,眉頭緊鎖的盧羽,微微撇嘴問城隍玉墨道:“李順都死了超過一百年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