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三國大軍圍攻西夏國都,堅守十幾天后,城破了。
李秋水帶著李諒祚等人逃了,由于事先有準備,再加上明教高手接應,順利活了下來。
人雖然活下來,但國卻亡了。
三國軍隊并沒有大肆屠殺,軍紀還過得去,當然死人是不可避免的事情,只不過數量不多。
三國各自留下一部分軍隊后迅速返回國內,應對明教的軍隊。
等到三國軍隊返回國內,三國南部的領土已經被占據了大半,氣候已成,這讓無數三國的忠誠孝子可謂是痛心疾首!
好在希望還在,然而希望很快破滅了。
陳玄幽將遼國,金國的兵力抽調了大部分到了中間的清國,其他兩國采取防守態勢,直接猛攻清國。
清國的皇帝以及重臣名將都在陳玄幽的控制下,哪里有什么贏面可言?
節節敗退,在最終的決戰中更是一敗涂地,國都險落,直接投降了。
另外兩國的軍隊硬是阻攔了兩國軍隊的猛攻,損失完全處于可以接受的范圍內。
這讓天下的人無不對明教軍隊的戰力感到震驚!
一對三,勝一場,平兩場,這也太夸張了吧?
對此,陳玄幽只想說,開掛的能不夸張嗎?
馬上讓沒有見識的天下人見識更夸張的事情!
滅掉清國,整合軍隊后,陳玄幽直接兵分兩路支援遼,金兩國中的軍隊。
然后陳玄幽坐鎮清國國都,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直接將兩國的軍隊吃了一個大敗仗,隨后就是平推,兩國投降。
金,清,遼三國被滅,陳玄幽繼續整肅軍隊,三國都進行軍管。
事情繁雜,不過陳玄幽不需要操心太多,想要為他效力的人太多了,只需要打仗就行了。
軍隊整肅完畢,陳玄幽直接集合最精銳的三十萬大軍攻入元廷這個軍力最強大的國家,隨著大軍進入的還有無數武道高手。
這些武道高手在之前的戰爭中也是出了大力的,畢竟只是中樞高層被控制了,大量的中下層還是有許多人反抗。
這么說吧,除了正式戰場上沒有他們廝殺的身影,其他地方都有他們的影子。
實際上戰場也受他們的影響,各種各樣的情報,各種斬首刺殺行動,甚至部分后勤都有他們調度,稱之為無處不在也不過分。
元廷群龍無首,誰也不服氣誰,各自為戰,中樞高層被陳玄幽控制,武道高手也被壓得死死的,結果自然是戰敗了。
三路大軍,三路皆敗!
元廷也被滅,大部分投降,只有極少數死硬份子在廣闊的草原上搞游擊,像狼一般,但也掀不起什么風浪,行蹤一泄,直接被大量武道高手找上門滅掉。
至此,天下國家僅剩下宋廷,吐蕃,天下風云變幻,大勢已經非常明顯了。
于是,陳玄幽還在整軍備戰,沒有動手,宋國內不少士大夫就來信了,委婉表示臣服,愿意當帶路黨。
陳玄幽全盤照收,不過讓人暗中將帶路黨的名字全部記下,以后找個借口直接清算了。
叛徒什么最可恨了,他都沒有兵臨城下就投降,未免骨頭太軟了!
押注?
押什么注?大勢已成還算押注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