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日子一天天過去,村里人的傳言也開始變化了。
外人是不準進豬場的,大家不知道張長吉的豬長得怎么樣了,但每天張長吉拉酒糟和菜葉子還是看得到的,眼看著每天拉進豬場的東西越來越多,大家心里都開始嘀咕了。
“他就那三十頭豬,每天這么多東西,能吃完嗎?”
這是中年婦女甲。
“誰知道呢,當時大家都說他那三十頭豬熬不過一個月,眼看著這都三個月了,看他拉進去的東西,好像他的豬不但沒死,還長得挺大呢,不然怎么吃得完。”
現在大家的豬欄都是空的,自己不敢養,街上賣的吃不起,大家其實也盼望著有人能夠養成功,到時候自己學點經驗,自己養個年豬,至少不至于搞得現在吃個豬肉都要劃算半天。
而現在圍著飯桌的老張一家都是喜氣洋洋。
“長吉,要不咱們把這豬賣了吧,都三百多斤了,只要一賣,就是二三十萬到手,一點心都不用擔。”
老媽在開口勸他。一家人從開始的提心吊膽,到現在的歡欣鼓舞,不過三個月時間。
大伯也開了口:“我養了一輩子的豬,就沒看過三個月能長到三百多斤的,還是吃酒糟。我是真服氣,但我還是建議你先賣一批,錢到手了,再去買一批小豬來喂,這樣周轉快。按你說的,你想喂母豬下崽,就還要喂三四個月,那時候你第二批豬崽都喂大了。”
張長吉也有點動搖了,他原來的想法是這批全部做母豬,繁殖小豬了賣小豬,現在眼看著的錢擺在自己面前,說不動心是假的。
他決定晚上抽空問問潘朵,現在只能先敷衍一下:“等晚上我算算賬,再決定到底怎么辦吧。”
豬順利長大,張長吉在家里說話的份量也重了,他開了口,眾人也不再勸,但吃飯的氣氛明顯比剛開始的時候輕松了很多。
畢竟除了開始買豬花了三萬塊錢,后來的飼料這些簡直就是白撿,現在三個月過去,豬都長到三百多斤了,總共才花了不到三千塊錢,就是給張長利發了一萬多塊錢的工資,那都是給自己人了。
“潘朵,你說的用了那個處方之后,豬發情的時間會提前到四月齡,到底靠不靠譜?”
潘朵將眼睛從電視機上離開,瞟了張長吉一眼:“你的豬一直喂到現在,什么藥都沒用過,你現在還來問我處方靠不靠譜?”
張長吉訕訕一笑:“我這也不是為了早點能掙到錢,好給你弄單獨的房間,還有買意識控制設備嗎?”
潘朵早跟他抱怨了,現在看個電視還要自己手指插到USB接口里面控制,讓張長吉趕緊想辦法,自己要一套意識控制設備,這樣以后看電視的時候,就不用再彎腰去捅USB接口了。
張長吉算了一下賬,現在毛豬二十,就算平均一頭豬賣七千塊,三十頭豬也就二十萬。
如果用來做繁殖母豬,還有一個月就能配種,但懷孕需要四個月,然后小豬還要兩個月斷奶,也就是說,還要七個月之后,張長吉才有小豬賣錢。
按潘朵的說法,這個藥方能保證平均每頭母豬產仔二十頭,到時候就是六百頭仔豬,按現在市價1500算,就是90萬元。
養三個月能賣二十萬,養十個月能賣九十萬,誰的產值高顯而易見。
張長吉又清點了一下自己的家當。
當時回來的時候,自己的存款差不多是十萬塊,胡昭玲給了十萬給他,然后回家之后爸媽又給了五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