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喲,這棉絮,彈得很是松軟啊。”其中一人道,“這樣的棉衣,穿著的確是暖和的。”
“瞧這針腳,細細密密的,肯定結實。”另一人附和道,“一條小襖兒而已,居然走了十排線對棉花進行固定,可真是細致。”
“可不是,就這樣的做工,讓我來,起碼得花個五六天呢。”另一人點頭道。
“你的手藝可沒有人家這繡娘好。”有人調笑道,“你看這走線直得,就跟拿尺子量的,也不知道這是什么神仙繡娘。”
“技藝頂尖的繡娘……”有一人感慨道,隨后她摸著松軟暖呵的夾棉襖,不禁感慨,“這襖兒應該挺貴的吧?沒有個上百文,能拿下來嗎?”
“上百文呢,大嫂,你姐對你可真好啊。”有個婦人由衷感慨道,“這樣的精品,隨隨便便就送你了。”
“也就是大嫂她姐姐夫家富裕,才送得起。”另一人道,眼中滿是羨慕。
“哎,你們想什么呢?”阿棉嫂連忙擺手道,“我姐姐的確是大方,不過價格也沒有你們說的那么貴,就三十九文錢而已啦。”
此話一出,有人倒吸涼氣有人翻白眼。
三十九文,對于貧窮的村民來說,是真的貴。
否則他們也不會一件棉衣能穿好幾年乃至十幾年,直到棉花板結。
可說不貴吧,似乎也沒有錯。
像這樣光是固定內里棉絮的線,就有十排之多的襖兒,里邊的棉花,一般也會是上好的。
按照這樣的規格上鎮子去采購原材料,可能光光是材料費,就要三十文錢了。
可阿棉掃居然說這件襖兒,居然只要三十九文錢,這就讓人有些費解了。
“難道商家都不用手工錢的嗎?”有個婦人率先提出了疑惑。
“我也不是很清楚,反正的確很劃算就是了。”阿棉掃聳了聳肩。
“是啊,的確值。”另一個婦人點頭道,隨即又搖頭,“可惜做成了背心,沒有袖子,可惜了。”
“才不可惜呢。”阿棉掃反駁道,“這樣一件襖兒,我能自己穿,還能給我家妮兒穿。”
“別逗了,大嫂。”二弟妹笑道,“尺寸都不合適,怎么穿?”
“你可別不信。”阿棉掃笑道,隨后轉頭朝自己十歲的女兒招了招手道,“妮兒,你過來。”
眾人都目不轉睛的看著阿棉嫂,有些無語,不知道她想干什么。
背心襖兒,誰沒見過啊?
能怎么穿,如何穿,他們還不知道嗎?
阿棉嫂不管他們心里怎么想,而是將略顯寬大的背心襖,套到了瘦弱的女兒身上。
隨后她拉起腰上的兩條帶子,從腋下特意流出來的一個小孔洞中穿過去,然后在后邊扎了個蝴蝶結,正好江瘦弱的小妮兒包裹得嚴嚴實實。
最后,她又把女兒的外套給套上去,剛剛好,完美。
眾人眼中閃過驚訝:這也行?
“我剛還想著,腰部這兩根繩怎么這么長呢,原來是這個用處。”二弟妹指著妮兒肚臍眼的方向道。
“做這件衣服的人,也是有心了。”另一人附和道,“特別是還在腋下專門流出了個小孔洞讓繩子穿出去。”
“我也是這么覺得的。”阿棉掃笑道,“一件背心襖兒,能家中人通穿,誰要外出就誰穿。制作這件衣服的人,可不就是有心了嗎?
“而且,因為是背心,穿在里邊,外側套上外衣,還不容易弄臟。”另一人接話道,“都不用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