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創村。
江若暖帶著兩個村中的嬸子往家中走,口中寒暄。
到了前院的一間工作室后,她把話題轉到了工作上:“嬸子,你們剛開始做,就先縫邊吧,這個容易上手些。”
兩個婦人聽了連聲應好。
“嬸子,我這個人說話不會拐彎,丑話就先說在前頭。”江若暖道,“走的邊一定要直,彎曲的地方要平滑,不能有生硬的轉折折角。”
“一定的。”其中一個人道,“我們之前用免費的縫紉機有做過不少,這些小細節還是能處理好的。”
“對啊。”另一個婦人也點頭,“小暖放心吧!”
“我自然是信任兩位嬸子的,否則也不會找你們。”江若暖微微點頭,然后道,“不過有些事情,總要事先提醒一下才好,如果你們走的線不合格,是要翻工的,直到弄好,我才會付工錢,嬸子沒有意見吧?”
江若暖說話的時候臉帶笑意,看起來很有親和力。
可不知為何,兩個婦人都在笑容中看到了淡淡的威懾力。
兩人相視一眼,連忙點頭稱“曉得”。
見狀,江若暖又道:“兩位嬸子過來之前,我娘應該跟你們說過工作的時間了吧?”
“說過了說過了。”其中一人連忙點頭,“因為趕工,冬天日頭短,所以早上天亮就過來,等天黑再回家。”
“還有就是工作到十二月上旬。”另一個婦人補充道。
江若暖微微點頭,隨后道:“因為是年底加班人手不夠,我才招兩位嬸子的,等開了春也不知道訂單的情況如何,所以希望兩位嬸子諒解一下。
“我們曉得的。”
兩位嬸子連忙應是。
雖然說只能工作大半個月,不似江家的其他員工,但無論如何,也是一筆進賬了。
而且,只要在這邊先做過一段時間,日后若江家廠房規模擴大,估計他們倆都會被優先考慮。
所以,他們如今要做的,就是在趕工的這大半個月,把縫邊做到最好。
雖說有風聲說縫紉機會被買走,但江家人的事業一出接著一出,難保日后不會有其他的廠房。
到那時候,已經在江家大房刷過臉的他們一定也會是最先被考慮的人。
見兩位嬸子都很明白,江若暖鼓勵了兩句,安排他們正式開工,自己便轉到了庫房來。
庫房中,江若晴正在給衣服帕子等產品分門別類,然后按著訂單打包,忙得不可開交。
江若暖是過來搭把手的。
江若晴見妹妹進來,她仔細快速的核查了一下剛打包好的貨物,便放下了毛筆。
“小暖,今年最后這批貨為什么一定要親自去送?”江若晴問出了今早一直壓在心底的疑惑。
這件事情早上聽江若暖提了一句。
當時江若暖忙著去招臨時工,沒空,索性她江疑惑壓著。
“因為要收賬唄。”江若暖從桌上抽出一張貨單,然后對著上邊的數量開始在倉庫中找相對應的貨。
“小陽跟車馬行那邊不是能做嗎?”江若晴有些不解,“我們是沒跟車馬行鬧翻吧?”
十二月十日出門,要跑完整個像周難部,感覺時間似乎有些緊張。
“因為今年最后這批貨,我要直接清賬,不打算再拖欠一批。”江若暖道,“縫紉機被買斷了,明年的情況還真不好說。”
江若晴沉默了片刻,道:“也是。”
想了想,她又問:“那出去收賬的人選……”
“我跟爹去收車馬行走的線路。”江若暖道,“大堂哥平日跑的門店,讓娘跟著一起。”
江若晴有些不解:“你跟娘為什么要跟著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