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若暖此行收賬之旅,其實不單單只覆蓋了象州南部,還包括了東邊。
南邊南浦縣周圍,都交由錢氏與江若陽,江松父女真正走的,是桂南城周圍的象州中部與玉城到柳城之間的東部。
他們從南浦縣出發,往東邊到玉城,轉而往北直至柳城,最后再往西南經過桂南城直接回到南浦縣,走了個“o”型路線。
換言之,柳城是本次路線的最北點。
上官淇之所以說是在柳城辦事,是因為選擇這個城市,能讓他與江若暖的同行路線達到最長。
不過,路途再長,總有盡頭時。
柳城規模頗大,江若暖等人在柳城足足逗留了兩天,才把賬收完。
離開的前一晚,兩伙人便吃了散伙飯。
江若暖三人,翌日天剛蒙蒙亮,便從南門口駛離了柳城。
可沒走幾里路,上官淇便策馬帶著小高追了上來,在十里外的長庭來了一場不倫不類的“送別”。
在江若暖的理解中,古人送別,是因為交通不發達,雙方一分開,隨隨便便就是幾個月、幾年乃至終生難再聚的悲傷場景。
可他們在柳城,都是過客,且雙方終將往南浦縣去,目的地一樣,搞個送別算什么事?
不過拖上官淇的福,江若暖也總算是體驗了一把古人送別的經典場景。
長亭外,官道邊,枯草黃連天。
晨風呼嘯銀杏卷,朝陽山外山。
柳城的地理位置也沒有多北,居然也有如此蕭索的景色。
江若暖忽然想起前世在小學課本中讀到的一篇文章,里邊有這么一句話:秋天來了,樹葉黃了,樹枝禿了。
嗯,原文江若暖記不清了,但大概就是這么個意思。
江若暖自小就是在熱帶亞熱帶的地方生活的,莫說是秋天,即便是冬天,樹上的樹葉也是綠油油的一片。
當時讀到這篇課文,小小的江若暖心中總是充滿了疑惑。
同理還有電視上總說的什么鐵樹開花百年一遇。
江若暖只想說,她年年見鐵樹開花。
照這么個理兒,不吹不黑,她前世起碼活了兩千多年。
正當江若暖胡思亂想的時候,忽然手中被上官淇塞了一個質地有些粗糙的條狀物。
江若暖低頭一看,發現居然是截干枯的柳枝條,中間居然還系了跟紅繩子。
“柳諧音留,你明白我的心意嗎?”上官淇解釋了一句,嗓音低低的,帶著綣綣柔情,被晨風吹散了大半。
江若暖當然明白。
他是在告訴自己他的不舍。
江若暖壓下心中的悸動,臉上面無表情:“大冬天的,你從哪里弄來這么個玩意兒?”
“你別管它從哪里來。”上官淇道,然后伸手滴溜淇那根紅繩子,道,“你把它系在腰間,當絡子。”
“不要。”江若暖有些牙疼:“丑死了,不系。”
上官淇堅持:“不行,一定要系,這是我千挑萬選出來的。”
江若暖依舊一臉拒絕:“我不。”
雙方僵持了片刻,最后上官淇妥協:“好吧,那你收好,不能隨意丟掉。”
聞言江若暖連忙點頭:“好的好的,我現在就收好。”
她還是知道怎么選的。
說著便塞入了懷中。
見狀,上官淇漂亮的桃花眼中閃過一絲不易察覺的笑意,恍若一只狡黠的狐貍。
“我這邊的事情會很快辦完,然后會盡量追上你們。”
“天寒露重,你怕冷,要注意保暖。”
“時間還充裕,你不要趕路趕得太急,把自己累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