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場眾人皆靜默,只有譚大自顧自說著,絲毫沒有發現余姑娘的異樣。
萬寧回過神來,余姑娘之前說得那番話,譚大因為昏迷并未聽見,所以他沒有意識到當他直指余富是余姑娘生父時,對余姑娘的沖擊有多大。
“他害死蘭兒之后,拿著蘭兒當時從家中帶出的金銀細軟買了錦衣華服去招搖撞騙,騙娶了石塘米商艾家的女兒。他們成親后得了老丈人的支持,做起了糧食生意。
也是他運氣好,結識了一些京城子弟,做成了幾筆軍方生意,賺了不少錢。
之后又涉足其它賺錢營生,在南北兩邊倒賣稀缺物資,幾年時間就積累了大量財富,從一個小小米商,變成了秀州富賈。
我是在他定居秀州后進府做了管家。幸得當年我看不上這小子,不肯見他。所以他不認得我的模樣。
原本我進府是想尋機殺他為蘭兒報仇,可是后來我發現我的外孫女阿萍竟然未婚先孕,被他悄悄送去了莊子上。
那時候我以為阿萍是被外面哪個壞人給欺侮了,深閨女子珠胎暗結這要是讓人知道了,那不僅毀了名節,更有可能被族人執行族規。
我見他一心照顧阿萍,想著他對這事定有主張。為了阿萍,報仇之事我便暫時擱置一旁。
后來阿萍生下一子,余富抱了這孩子回來,謊稱外出談生意時一時把控不住,與一女子有了夫妻之實,現在這女子生下了他余富第一個兒子,他必須將這母子二人接回來。
大娘子迫于無奈,最終同意那女子進門。
那女子就是李姨娘。”
“原來李氏也是被他收買所用。怪不得她進門后對三哥兒毫無母子之情。”艾氏終于明白了很多事,“那時候三哥兒養在我房里,李氏幾個月都不來瞧一眼,我還當她守規矩,知進退,哪知她壓根不是三哥兒的親娘。”
譚大道:“李姨娘與余富也不過是一場交易。
李姨娘家境貧寒,家中姐妹眾多,她若沒被余富看中進入余家做妾,那也是要被賣去大戶人家做丫鬟的,所以她在茶樓叫賣糕點蜜餞時被余富看中,這于她來說是好運。
她就此翻身,過了這么些年錦衣玉食的好日子。”
艾氏掃了余姑娘一眼,冷嗤道:“李氏翻身過上了好日子,余萍你也有人替你遮下丑事繼續做你的余家嫡長女,卻獨獨把我耍得團團轉,你們這些賤人!”
余萍沒有出聲,譚大心疼地看了看她,繼續道:“三哥兒掛了李姨娘為生母,又養在了大娘子名下,雖然差了輩分,但也是那種情形之下最好的安排。
不管如何,都比將這孩子送與他人要好得多。”
“所以那幾年你對余大郎手下留情,沒有痛下殺手?”萬寧問道。
譚大搖搖頭道:“殺女之仇,誅心之恨,怎會留情?我不過是看阿萍可憐,擔心余富一死,她沒了依靠。
再加上余家生意龐大,余富時常要外出,我一時間沒尋到好的時機。這事一耽擱就又過了好些年。
沒想到三哥兒到了一歲后就覺著不對勁,兩歲以后更是明顯不同于其他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