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駒過隙,八載春秋,時間一晃進入1970年,這一年,卓琳十五歲,卓見也十三歲了。
八年時間,卓琳按部就班從小學五年級到初中(四年)、高中(三年),以十五歲的年齡,豫南省理科狀元,全國第一名的成績,被華清大學醫學系錄取,成為華清歷史上少有的少年天才,這一年,她轟動了整個華國,也在豫南省名聲大噪,當然,她的優秀并非由于她考了第一名,而是因為這是他們家族體系的榮耀。
為什么這么說呢?
因為卓家優秀的并非只有她一個,這些年,她除了用藤蔓為家人洗精伐髓,還為他們開了靈竅,人一旦開了竅,讀書就事半功倍的很,所以,她家大哥卓越在1964年的時候,就考上了哈工大的航天學院,當時也是全省第一名,全國前三,這樣優異的成績,轟動了整個省。
二哥卓立比著卓越稍微差了一點,原本他他們倆是一起參加的高考,但是64年他發揮失誤,沒有走,復讀一年之后,于1965年以全省第三的成績,去了同濟大學的建筑系。
大哥二哥都沒考軍校,這讓已經調職到豫南省,并且升職到團長的卓大強很是不滿,所以三哥在68年的時候,考上了陸軍工程大學,四哥對飛機感興趣,在69年,考上了空軍航空大學。
這下,卓家兩房都有出去當兵的,按理說大伯該滿意了,畢竟都是數一數二的專業領域軍校,但是人家還不滿意,硬說當兵的太少,海陸空,現在陸軍空軍都有了,怎么著也得去一個海軍吧?
卓琳無比佩服大伯,就好像跟軍種杠上了似的,還說什么生這么多兒子,花這么多的錢去培養,怎么能不去為國家辦點實事?
于是1970年這一年,卓琳去了華清醫學系,卓然去了海軍大連艦艇學院,卓爾則上了豫南省擁有‘軍中小華清’的解放軍信息工程大學。
陶毅就更牛了,在68年的時候,考上了解放軍軍事工程學院,學校在哈爾濱,乃后世軍中華清之稱的國防科大的前身,學的是工學兵器類學科,未來可能和卓越一樣,要往科研項目上發展。
卓家一門八子一女,其中一位還是半道上撿來的,可就是這樣的樸實無華的農家,愣是培養出了八位重點大學的優秀人才,最小的這一位,成績也不差,年僅十三歲,年年第一。
可憐的卓爾,他不拿第一行嗎?上面這么多人盯著他,哥哥姐姐都那么優秀,他要是個渣渣,卓家的臉還不得被他給丟盡啊,所以十三歲的他,如今就已經是初三的學生,還有一年就初中(四年制)畢業了,因為上學早,愣是被別人說,有可能是下一個卓琳。
當然,當老幺也不是什么好處都沒有,起碼他想上什么學校,不管是當爹的,還是當伯父的,都沒有給他壓力,讓他想報什么就報什么,但是作為就業趨勢,卓琳還是給予他建議,土木工程、機械,如果想當老師,中文、英語、物理、化學等都是就業方向,最后聽的卓見一個頭大,干脆不去想了,等到考試那一年再提也不遲。
八年時間,孩子們都在學術上有了各自的成就,五年前卓大強調回豫南省去了省城之后,陳秋霞就隨軍了,那個時候孩子們都大了,也不需要她在管什么,所以理所當然的隨了軍,可惜隨軍的時候她就已經四十一歲了,想要女兒的夢,到底還是實現不了。
卓大軍在家具廠一路從臨時工干到了德高望重的老師傅,工資從17塊錢,一下子上漲到了三十六元,還不加節假日的補貼,過年的各種福利,雖然沒有卓大強多,但在70年,又是一個小縣城,這樣的工資水平,已經不知羨煞了多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