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在軍區里待著,也沒意思啊,所以她侍弄好家里之后,也到軍區以外的小鎮子上開了家豆腐店,和王娟的性質差不多,不過人流量就差很多了,但是相對的,鋪子也便宜,她是直接買下來的,這樣想干就干,不想干就關門回去,沒那么大的壓力。
因為機器也是電動的,所以她沒請人,自己忙活,每個月從開始的七八塊錢,到現在穩定在二三十塊錢,買鋪子的二百多塊錢,早就回本了,這勤勞的人,無論到了哪兒,都窮不到哪兒去。
陳秋霞和王娟,就是靠著自身的勤勞致富。
孩子們有樣學樣,在學校的時候好好學習,學習之外,也會想方設法去找一些零工做,補貼生活費。
你說大學生能干啥?自然是給孩子補課,但又不是誰都能當家教,家教這種活,不管在哪個年代,要求都不低,不僅能說會道,還得能讓孩子聽得懂,卓家的幾位兄弟,從小到大都是你教我,我教你,請教著長大的,所以這方面的能力絕對是訓練出來的,因為有時候卓琳還會想方設法的刁難他們,練出來的水平,這個時候可不就派上用場了?
大家都是名校畢業的,嘴.巴甜點,多找點方法,臉皮再厚點,誒?還真讓他們都找到了兼職。
這個年代上大學不花錢,學校的食堂里面,也有免費的湯、窩頭、咸菜,真正窮人家的孩子,就靠這些在大學里生存,但卓家孩子對吃的很挑剔,可以穿的差,但絕對不能吃的不好。
但阿爹阿娘給他們的生活費,每個月只有兩塊錢,其余的要讓他們自己去掙,正因為知道學校有免費餐,所以一個月就給兩塊錢,想要吃好的,就得靠自己努力去掙。
老大老二老三老四以及陶毅這些年,就是這么熬出來的,哦不,具體應該說,老大老二是這么熬出來的,因為人家老三老四以及陶毅都是軍校出身,軍校的孩子訓練強度大,所以吃的方面都不差,不僅沒有學費生活費,每個月還有津貼可以拿,也就這點,會讓老大和老二羨慕吧?
今年卓然卓爾卓琳都要入大學,本來倆哥哥還想看卓琳每個月兩塊錢生活費的窘迫,結果可倒好,不僅阿娘每個月給十塊錢的生活費,大伯娘那邊也給了五塊錢,這樣一來,她就是十五塊錢的生活費,十五塊錢一個月,在華清?天啊,根本就吃不完好嗎?
誰不知道華清食堂多,味道好,還便宜呀?每個月五塊錢都夠了,結果給十塊錢,這也太偏心了吧?
尤其讓他們不樂意的是,就是連華清的免費餐,也不其他學校的好,好吃,你說找誰說理去,誰讓你們當初都不去華清呢?
卓大軍每個月三十六元的津貼,王娟每個月拋開各種開支,甚至給倆侄子的工資,能凈賺五六十,給閨女十塊錢生活費,輕松的很,一點壓力都沒有。
他們這一房算下來,老四老五陶毅上的是軍校,不用給錢,老幺卓見還在讀初中,每個月五六塊錢,因為學校沒啥補助,卓琳學校食堂有免費餐,也有付費餐,女孩子在外面得多給點錢,誘.惑太大,只有錢給的多,才不會被一些壞人給欺負,就算是好學校,也難保遇不到壞人。
更何況,陶毅那小子肯定會補貼一些生活費給卓琳,琳琳這個小富婆,比家里這些窮光蛋哥哥們,可有錢多了,手里有錢,還是那種藏錢他們都找不到的小摳門兒精,卓大軍夫婦有信心女兒不會被騙走。
就像現在,卓琳靠在陶毅的肩膀上,無視周圍人的打量,把身體轉到后面,面對著火車門,身上又被陶毅搭了件襯衣,與外界暫時性隔絕后,還真的因為早上起得早,一路顛簸折騰,累的睡著了。
“同學,你們也是進京讀大學的嗎?”
看他們大包小包,又是學生打扮,有一位老父親領著自己的閨女,自來熟的和陶毅打招呼。
他的閨女看起來有一二十歲,年齡倒是不算大,這個年代,三十歲上大學的都有,因為有些人入學早,有些人入學晚,還有些人斷斷續續的上,斷斷續續的學,非常不容易,所以,當這位老父親以這樣的口吻跟陶毅打招呼的時候,他便已經知道,對方是什么意思了。
不過,他的溫柔只在卓家人面前表露出來,尤其是面對卓琳,根本就是老好人一個,狠不起來,但是面對陌生人,就顯得少言寡語很多,只是禮貌的點了個頭:“是的,大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