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琳感慨萬千的看著大伯娘:“您說的話好有道理啊,沒有點人生閱歷,真的說不出來這樣的話,也就是說,人家需要你去了,你肯定會去幫忙?”
“那肯定的啊,這不是兒子多嘛?他們總不能一年結婚吧?我都跟你.媽商量好了,真的到需要我,我又走不開的時候,就讓你.媽代我去,等輪到你.媽了,我再幫她,反正我們妯娌倆以后是要一起養老的。”
想不到妯娌倆關系好到這個地步,老早就將日后的養老問題解決了,聽起來咋就那么心塞呢?
“我們將來只要能做的動,就不會勞煩你們任何一個人,按理說將你們養大,送到大學,其實已經完成了使命,可如果將來一點事做不好,得罪了兒媳婦,那可真有可能吃不了兜著走,所以還是互相照顧著一起養老最妥當,我們也不跟著你們進城享福,只要你們能照顧好自己的家,養活得了自己的小家,我們就沒什么可遺憾的了。”
這是多少父母的肺腑之言啊,其實他們的要求真的很簡單,只希望兒女平平安安的,有上進心,但偏偏后世的壓力頂的啃老族、二胎族、獨生子女族喘不過氣,現在雖然進入了71年,可伯娘提前做出來的規劃,卻是后世多少老人做不到的。
這個年代生孩子就是生勞力,不像后世,生出來的孩子都是壓力,都是討債的,都是操心的負擔。
現在的孩子,你上不上學無所謂,你只要有力氣,會種地就行,就連病了,說放棄就放棄了,尤其兒子多的家庭往往受到村子里的忌憚,而生閨女的,則嘲笑人家一輩子抬不起頭,反觀后世,誰家閨女多,那簡直了!
所以說,時代變了,老百姓的觀念也會跟著改變,現在這個時候,大伯娘能有如此的觀念,其實挺讓人訝異的,看起來似乎也是受了不少的刺激啊?但她又不好意思去問。
直到晚上睡覺的時候,才知道這小小的一個家屬院,因為婆媳關系鬧崩的就不計其數,老婆子不讓媳婦隨軍,想讓在家種地干活,男人吧想讓女人過來,打仗那么多年,好不容易和平了,可以隨軍看到老婆孩子,一起熱炕頭了,家里的老娘卻不愿意,因為這爭吵的何其之多?
老實得就乖乖聽話在家待著,倔強強勢的媳婦雖然來了,可也不得安寧,老家拼命的要錢,男人的錢每個月寄四分之三回家,剩下的四分之一就算再省,也省不出來什么。
隨個軍,家里的七大姑八大姨都想過來占便宜,找對象找他們,找工作也找他們,亂的像個菜市場。
也就只有這個時候,卓大強夫妻倆才會覺得餓,人口簡單,強勢能干的卓家,原來無形之間,省去了N多的麻煩事,糟心事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