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哥二哥回家早,作為勞動人民的后代,他們自然也非常勤快的將家里收拾干凈了,就連菜園子先前收的白菜根,也都除干凈,前后院都沒有雜草不說,堆放的還都是蓋著塑料布的玉米桿子。
你包括柴房,堆放的也是整整齊齊碼好的玉米桿子,這就顯出租地人的素質了,連冬天他們家的柴火也都準備好了。
X市山區也不少,但恰恰他們家這一片沒有山,為了砍柴再跑老遠也不現實,也不是煤礦區,所以七十年代初期,自然還是燒地鍋做飯,平時撿一些樹枝,加上地里的玉米桿,基本能照顧到日常所需要的柴火,如果再不夠,可能就得提前想辦法去山里面撿樹枝了。
哥哥們雖然將院子里屋子里進行了打掃,可畢竟是男孩子,被褥什么的不會拆洗,怎么說都放了一年了,于是在卓琳的指揮下,兄弟們花了三四天時間,將家里的所有被褥都拆洗一遍,曬干之后再重新拿針線縫上,過往的村民看到他們家房前屋后晾曬的都是拆下來的床單被罩、被面、棉花套子,都忍不住豎起大拇指,夸他們能干。
臘月二十三那天,村子里養豬的人家,給他們家殺了一頭豬送了過來,包括豬血、豬下水、豬內臟等,全部都送了過來,按照一斤豬肉六毛錢的價格賣給他們,一共220斤的大公豬,花了132塊錢,可真不算少。
但他們家人多是其一,不差錢是其二,過年走親訪友是其三,所以咬牙買了下來。
在長輩們還沒回來的時候,卓琳就先一步將內臟什么的都給鹵上了,小腸衣做了臘腸,不夠還去集市上多買了點,將肥肉和瘦肉摻和著,做了大概百十來斤的臘腸掛到了院子里。
剩下的肉里面,挑出品相好的五花肉,余下的肉里,肥的拿出來煉油,瘦的放好回頭做里脊肉。
豬肘子腌制起來,等年三十、初一自用,初二走親戚。
豬尾巴豬腳已經連同內臟鹵了肉,光是這一大鍋的鹵肉、豬頭肉,就夠這爺們們下酒菜的了。
豬血做的尤其好,雖然沒有鴨血那么細膩,可用來做鐵鍋燉菜,別提有多美味兒了。
臘月二十四,陶毅準備離開了,鹵好的肉給他裝了三個飯盒,匹配的還有山東大煎餅,煮好的鹵蛋,光是這些,就已經能讓他在路上吃好喝好了。
臘月二十三的時候,其他哥哥弟弟們也都回來了,了解到陶毅的想法后,大家雖然不舍,卻還是由大哥趕著村子里的牛車,把他送到了縣城的汽車站,再由他坐汽車去省城趕火車。
卓琳沒有去送他,陶毅也不舍得讓她大冬天的跟著受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