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箱子,一箱收音機,一箱全家的秋冬服,一箱她獨有的秋冬服,鞋子直接帶著鞋盒捆扎的,家里單鞋棉鞋每人兩雙,而她四雙,運動鞋皮鞋涼鞋單鞋配的很全乎,最后一個箱子里,放著的則是各種發飾、洗漱用品、衛生用品、內.衣內.褲,想的簡直不要太周到了。
廣市東市一直走在華國時尚的最前沿,國內至少一半的衣服都是出自那里,當然,現在可能還不太明顯,等到了八.九十年代,就凸顯出那邊的繁榮了。
陶毅給她選的衣服都非常漂亮,漂亮的她都不太敢穿進校園,但這些衣服就是壓箱底幾年,拿出來也是驚.艷的很,呢子大衣、格子衫、圓頭皮鞋、布拉吉長裙、的確良襯衣,不僅款式新穎,顏色也不是‘藍色海洋’能夠比擬的。
陶毅給她帶回來的衣服,她也不知道大小是否合適,所以懷揣著激動的心情,開始一件一件的試。
家里沒有穿衣鏡,可是有爺爺奶奶,爸爸媽媽伯娘和小弟啊,她也不嫌煩,就跟走T臺秀似的,一件件的穿上,征求家里人的意思。
爺爺奶奶每看一件,都說‘好看,真好看。’就沒有別的詞,很快就引起卓琳的不滿了。
看著她嘟著小.嘴,一臉不樂意的樣子,奶奶就笑。
“是真的好看嘛,那小子還挺有眼光的,這分明是卡著你的尺寸來的呀,你看這腰身,修的多齊整,我看這小子不安好心,是不想讓你吃胖啊,這衣服,你但凡再胖一點點,可就穿不上咯!”
卓琳呲牙笑:“我也不想胖啊,這樣挺好,為了漂亮,我也不會把我吃成大胖子的。”
爺爺這個時候坐在院子里的躺椅上,一遍拿著蒲扇扇著風,一邊感慨萬千的道。
“還是現在的生活好啊,我們那個年代(五零),正是物資匱乏,百廢待興的時候。
大家都是工資一發,先去供銷社把全家的柴米油鹽買齊,之后想再買點啥,哪里還有得剩喲,一塊糖都是奢侈的。”
侯奶奶也回憶起來:“可不是?那個時候啊,家庭婦女也大多從工幫補家用,城里的糊個火柴盒啊,鄉下的喂個雞鴨啊,一家還不能喂多,頂多兩三只,攢起來可不容易了,雞蛋攢下來大都換了鹽和調料,要么就換火柴,日子過的很不容易,所以大街小巷看到的,都是簡單樸素的工裝,那可是五十年代里的主流,“列寧裝”就是我們那個時候最時髦的女裝,喏,我還記得咱們第一位女拖拉機手梁軍,工作時穿的就是列寧裝!”
侯奶奶這么一說,卓琳也想起來了,爸爸媽媽還附和,說家里現在還有這衣服,每年過年回到家,還會拿出來曬曬呢,它帶著西式的大開領、雙排扣、兩側各有一個斜捅的口袋,基本上是黑、藍、灰三種顏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