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說卓琳前一晚沒能趕回去,賣完月亮饃回到小院兒的周濤和徐陽在短暫的休息之后,確認她可能趕不回去之后,哥倆就自己動手開始做了,輔料都是現成的(辣條、生菜、芝麻醬、辣椒醬等),他們要做的,就是和面發面把月亮饃蒸出來,這些他們在卓琳在的時候也經常幫忙,并不算特別困難。
唯一困難的,可能就是沒有卓琳在這兒鎮場子,總覺得少點兒啥。
前一天晚上他們將所有輔料準備好,洗干凈,控干水費,發好面,在堂屋隔壁睡一晚,第二天天不亮就起來和面,揉面,做造型,醒發,上鍋蒸,等兩個人將一百個月亮饃蒸好,也差不多七點了。
之后再開始用洗面的面汁熬湯,現在他們的月亮饃分為了白面和雜面兩種,相對的,白面的更貴一點,仍然是一毛一個,雜面的則便宜點,七分錢一個,但是湯不再免費,一分錢一碗,一大鍋里面會撒兩個雞蛋,洗面湯熬出來的湯不僅口感順滑粘稠,還特別的好喝,一分錢一碗其實也不賺啥,當然,這湯也是白面和雜面混合在一起做出來的,味道上比單純的白面還要好喝。
一天一百個餅,白面只做四十個,雜面已經擴張到了六十個,因為這樣可以賣的更快,價格一便宜,買的人可不就多了?
以前兩人要忙活到下午五點左右才到家,現在下午一兩點基本上就能到家了,晌午那一個小時就能清空。
現在他們哪兒也不去,就在大學城附近轉悠,來買的,大多數都是學生,吃的自然也是個新鮮感,當然有湯有餅的,也都能吃飽,一頓飯也不是貴的吃不起,家庭條件不錯的,隔三差五都要來他們這半固定的攤位吃一次。
現在徐陽和周濤每周賣二百個,八十個一毛的,一百二十個七分,湯每周能賣一塊到兩塊,共能賣差不多18塊錢,扣除成本9塊,剩下的九塊錢,三個人分能每人分三塊錢。
別小看了這三塊錢,三塊錢也能讓他們在這一周活的很好,在不想吃免費餐的時候,還能改善下生活,不僅花不完,還至少能攢兩塊錢,雖然現在沒有從前掙得多了,但他們都是不貪心的人,能在大學期間每周掙三塊錢,一個月就是差不多12塊錢,將近一個臨時工的工資了,如果哪周多做點,可能比臨時工的14塊5毛錢還要多,照這個趨勢下來,大學四年,不僅能減輕家里負擔,還能攢下畢業之后空白期的錢。
徐陽和周濤都不是家里的長子,又在上學,家里也不是特別的困難,所以他們也有小心思,這件事對家里絕口不提,默默的攢下了這筆錢,上學期四個月攢了一百塊錢,雖說遺憾暑假沒有賺到錢,可這一百塊錢,在這個年代卻是巨款,有了這筆錢存在身邊,感覺腰桿子都是直的,這都是他們倆辛勤汗水換來的,花出去的每一分錢,都格外的慎重。
當然,對卓琳的感激之情,也不能用言語來形容,但兩個人已經達成了共識,以后不管她在不在,都要按正常比例給她分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