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劍與龍身才相遇,便迸發出一道耀眼金光,那柄原本已經是銹跡斑斑的鐵劍,在這道金光當中,竟然是開始褪去那些鐵銹,劍身變得雪亮。
這柄原本只是李昌谷在某座山崖下撿起并且取名苦晝短的棄劍,現如今一點都不畏懼那條黃龍。
李昌谷默然在心中數了三個數。
三個數數完之后,他便站起身來。
就是這一刻,這位被困于此樓七十余年的劍士重歸朝暮境
整座摘星樓劍氣大作。
李昌谷握住苦晝短,一劍揮出,劍光閃現。
鐵劍深入龍頸,沒有鱗片橫飛,沒有鮮血迸射而出,只有那條黃龍化作金光,緩緩重歸云海。
李昌谷持劍而立,神態像極了七十多年前,一人一劍走下學宮時的樣子。
那一日,他站在京口山下,對自己說,“既然讀書到了最后是道貌岸然,那我提劍求一個問心無愧好了。”
是的,這位半路練劍的讀書人并未遇到過什么教他用劍的前輩,只是覺著用劍能直抒胸臆那便練劍去了。
別的并不求什么,實際上學宮將這位困在此樓,并沒有選擇將其斬殺,原因之一,還是希望他有朝一日,迷途知返。
站在此樓高臺上,李昌谷忽然想起了自己年少時候寫就的那首詩,不由得輕輕念叨出來“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
念完之后,又自顧自笑道“哪里有什么天上人”
京口山上的學宮今日無課,實際上這樣的日子實在不少,學子進入學宮之后,大抵都是跟著自家先生學習,集體一起上課的時間便實在是不多,今日無課也不算是什么怪事。
前些時日學宮的讀書種子顧緣在祭禮大殿前突破自省踏足青絲一事,過去了這么些天,都還被學宮眾人津津樂道,除此之外,那位之前登山的周國讀書人,登山之后便成了藏書閣的雜役也是引起了不少波動,要知道,這說是雜役,可藏書閣的雜役可不比其他地方的雜役,那位掌管藏書閣的師叔周宣策輩分大的嚇人,又握有藏書閣這么些重寶,山上有不少學子都希冀能夠得到這位的親眼,到時候不說是雜役,就連每日替那位師叔端茶倒水都可,可惜那位師叔性情本來就古怪,這些年來一直都不愿意讓外人踏足這個地方,現如今才終于破例,竟然是個才登山的周國讀書人,自然便有些令人覺得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