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是分封制!
昔年商湯會盟諸部族首領推翻夏朝之后,就將這數百首領分封在大商各地,只留下國都附近的州城未曾分封出去。
后續諸王又林林總總的分封不少有功部族,至今已有了八百鎮諸侯,散布在東南西北四方邊地,每方封了一名大諸侯進行統御。
這些諸侯的權力非常大,掌控著封國中的所有,他們能建立自己的軍隊,建造城池,收取稅收,封國中的百姓生殺大權都掌控在他們的手里,每年只需要朝貢朝歌即可!
而且這是受到商王承認了的!
這就導致了地方諸侯勢大,王庭強勢的時候還好,王庭一旦有變故,地方諸侯叛亂者極多,不說遠的,就比如說紂王時期,從帝辛在位時期,從即位到死亡,叛亂不斷!
甚至到了末期,舉國皆反!
八百諸侯會盟于孟津,尊周武王為主,敲響了商朝喪鐘,這是何等的臥槽!
周朝即位之后,繼續沿用商朝分封制,和商朝略有不同的是,商朝分封的是諸部族,周朝分封的是王室子弟和功勛大臣。
前期到還好,王室威望猶在,諸侯不敢違逆,到了中后期,諸侯強盛,周天子令只對國都以內二百余里的地盤有用,甚至還有幾位周天子被諸侯推翻過…
這又是何等的臥槽!
言歸正傳,如今姜羿的左弓長隸屬于偏軍,也就是預備軍,偏軍并不常設,只是如今城內守備力量不足,殷灼招募城中壯士六百成軍,設立偏軍,設偏將一員,軍中只設弓營和力士兩營。
弓營二百,設左右兩哨,各百人,力士營四百人,設左右兩哨,各二百人。
其實這偏軍就是臨時軍,戰后要撤銷編制的,但士卒大多會并入正軍,戰功也不會抹,當然,這個是取決自愿的,只因偏軍士卒大多是家中僅有的壯勞力,戰后基本都會歸家。
值得一提的是,姜羿這個左弓長如今是個光桿司令,畢竟都是弓兵,守城有大用,所以偏軍的這位敗家主將,不僅把其中的精銳送了出去,還把所有弓兵都給分到了各軍,只余下力士營還在-至少把打掃戰場的人給留了下來!
這位偏軍大將名為趙宥,出自朝歌名門,趙氏一族,姜羿記得朝歌也有為叫趙啟的上大夫,也是個鐵憨憨娃娃。
在后來的姜皇后一案中,估計是被紂王的一通騷操作氣的不輕,在老相商容撞死石階后,指著紂王鼻子一通臭罵,罵得倒是痛快了,就是下場有點殘,成了第二個被炮烙的大臣,說起來也挺可惜的,好好的一個忠臣。
別問姜羿怎么知道,當初他對紂王的炮烙酷刑特別留意了一下,因為能想出這么個酷刑的人實在是太天才了!
王宮大殿中烙人!還烙的是自家大臣,這得多沒腦子才能干出這事,也不怕聞了味吃不下飯!
超喜歡殺大臣的朱元璋都干不出這事,他甚至都沒在自家大殿中砍過人!
基于此,對于死在炮烙之刑下的幾位商朝大臣,他記得尤為清楚,連前因后果都記明白了!
如今兩世融合,記憶更加清楚,甚至有些忘了的東西都給想了起來。
他覺得趙宥和趙啟這兩人都姓趙,況且都是朝歌人,也不知道有沒有親戚關系,不過看二人行事風格,一個是鐵憨憨,另一個敗家孩子,十有**是出自同族!
這趙宥還有個身份比較有意思,就是今日被綠眼禿鷲吊打的那位白臉將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