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就算如此高強度的勞動模式,也沒有打擾到李宏深發展,他按照那本手冊的上目標,讓領地內開始研發大規模殺傷武器。
像是最開始武器研究院的家伙們就非常簡單粗暴的把一枚炸彈丸的當量提升了幾倍,然后再嘗試彈射出去,不過這種較為作死的實驗差點讓他們炸毀一面城墻。
當時要不是李宏深緊急提升了保護罩功率,這真的就好釀成大禍,但這樣的事故并沒有讓洪城里面這幫大炸比們放棄,而是簡單的收拾了一下心情后,又投入到新的武器研發當中。
雖然對于這個大炸彈丸沒有什么好的進展,不過他們對炸彈丸卻進行了改進,像是增加炸彈丸的表面紋路,這樣在爆炸時可以形成破片。
再然后就是炎彈和雷彈的混合,在炸彈丸內按照比例精細填充兩種能量,內核為炎系能量,搭配雷屬性能量。
在引爆時雷火交加,配合破片可以形成一片電網,完成對敵人的群殺。
而伴隨著時間的發展和李宏深提供的多種思路,洪城的武器研究院終于搞出了一款大殺器,那就是火箭炮,由李宏深參考前世63107邪教搞出的一款火箭炮。
這套火箭炮系統總共由十二根炮管組成,而每個炮管總共也就才900毫米,裝有簡單的瞄準系統、高低機、左右旋轉裝置,導電點燃裝置,可以直接放到城墻上的導軌上進行機動。
而這款火箭炮的花活主要就集中在炮彈上,全彈重大概8千克,最大射程能達到十公里,速度也非常的快,同時發射的間隔可以縮短在一秒之內。
炮彈主要分成了兩個部分,為了最求殺傷力,有大概三分之二是類似于炸彈丸的內部結構,其內部充滿了雷火能量。
而這部分的彈殼采用雙層結構,外層非常的圓滑,是用來降低風阻的,內層則是類似于破片結構一般,用來增加殺傷力。
而炮彈尾部則是發射裝置和火箭推動裝置,內部是風系能量和部分火系能量,最后底部保護殼上還有一個小小的圓餅,里面是靈石粉,在配合火箭炮發射系統,就可以用雷系能量激發尾部的火箭推進裝置,把火箭彈發射出去。
火箭彈的尾部有六個噴口,其中每個噴口于火箭彈的中心線都偏轉一個小角度,火箭彈點火后,產生的作用力會推動火箭彈前行,同時又會讓火箭彈產生自旋保持其飛行穩定性。
在炮彈的頭部和推進器于彈身關聯的地方都有一點點引爆裝置,只要頭部大力撞擊到任何物體,或者發射到極限距離后,就會引爆這枚火箭彈。
而且由于火箭彈內部采用的是能量爆炸方式,因此除去炮彈外殼,尾部部分引燃火藥,讓整個炮彈的重量幾乎達到了極致。
而李宏深還直接配備了快速裝彈器,兩位戰士一抬一推就可以快速完成十二枚彈藥的裝填工作,讓火力覆蓋幾乎達到了現階段科技的極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