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外地工人來到福星工業,基本上都拖家帶口過來的,廠里面自然得要解決下孩子的教育問題吧。
“現在其他國企廠子日子都不怎么好過,這個時候,可以通過這些人相互的介紹一批工人進來。我們工資福利在全國來說,都屬于頂尖的,相信很多人愿意過來的。”
張樂平一聽韓松林說的,拍了下腦袋:“哎呀,我這么之前就沒想到呢!還是老板你厲害。”
韓松林目光深深的看了一番張樂平,他真的沒有想到這個?
之前的時候,福星工業就已經開始人拉人的模式。
還記得賴友山嗎?
福星工業的九級工。
韓松林就找賴友山給他的那些九級工,八級工朋友們寫信,邀請他們到福星工業來工作。即使不來福星工業上班,也沒有關系,就當請他們過來看看,當旅游了。
還別說,賴友山還真的邀請了好幾位。
算了,張樂平什么都好,就在面對自己的時候,盡說好聽的。
“不說這些,除了對外招人之外,我們內部自己培訓,也得要加強。多招些實習工,合適的,表現不錯的,就給轉正。”
張樂平:“老板放心吧,招實習工培養,我們一直都在堅持做。”
韓松林也不多說這些,站在一處生產線邊上,看著一輛福星大力神從線上下來。
“老板,這條生產線是我們自己設計的第一條生產線,有百分之六十左右的零件,都是我們自己制造或者采購的國內零部件。”
韓松林:“這條生產線,多久能夠生產一輛車?”
“一個小時。”
一個小時的時間,一天不可能說二十四小時進行生產,還得要留出時間對整個生產線進行檢修。
聽起來,好像生產效率上面也并不高的樣子。
可這生產線的意義不在于生產效率多高,在于福星工業已經掌握了汽車生產線技術。
以后可以在此基礎上面,開發生產效率更高,生產種類更多的生產線。
“故障率怎么樣?”
“剛剛開始的時候,經常的出現故障,到現在,已經能夠堅持一天的生產。就是檢修的時候,得要對一些零件進行更換和維修。”
韓松林對此,已經很滿意了。
福星工業之前的時候,從國外購買了一條七十年代的生產線,買回來之后,福星工業沒有就光單純的用,而是進行不斷研究,然后搞出來自己的。
汽車生產線這東西,用上二三十年之后,依舊的不會落后。
當然,這在二十世紀,的確如此。
到了二十一世紀,隨著電子技術的發展,以及工業機器人大量的運用到生產線上面,整個生產線上面,對于工人的需求,也在不斷的減少。
至于說現在,韓松林眼前看到的,生產線滿是工人,技術難度還不算高。
一些搬運什么的,都得要有專人來。
還好的是,生產線上,也有不少的運輸工具什么的。
對韓松林來說,見識過未來布滿工業機器人,以及各種電子元器件,計算機的生產線,再看現在,的確不先進的樣子。
生產線上面的管理,也積極的學習國外工廠,流水線什么的,都不用說了。
比如說五十年代的時候,島國提出的一種定時生產,也就是將零部件按時的送到生產線上面。
福星工業在學習的同時,也在不斷自己完善,提升生產效率。
只要合適的建議,福星工業都會采納。
采納之后,生產的確提高,那么提出建議的人,就能夠獲得獎勵。
獎勵的標準,按照建議的效果來確定。
福星工業在獎勵上面,一直都按時兌現,所以人們在提建議的積極性上面,還挺高的。
想要馬兒跑的快,草料必然不能夠少!
(感謝大家的訂閱打賞,月票,推薦票!這幾天更新不給力,作者很不好意思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