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海集團發展到現在,在座的所有人都敢說,沒有多大功勞,可苦勞也不少。可要說最大的功勞,肯定是韓松林!
韓松林才是整個星海集團快速發展的主心骨。
他們做的任何決策,在背后都有韓松林作為后盾呢。
心里面有底和沒底,在做事情的時候,完全兩個狀態。
就比如說福滿多超市,沒有星海集團作為后盾,沒有韓松林的支持,敢在短短兩三年時間就直接將店面給鋪到全國嗎?
敢在全國大建倉庫,自己搞物流嗎?
即使有這個計劃,也只會慢慢的試著來做;不敢說去找銀行貸款來推進這個計劃,因為擔心計劃失敗的話,會影響到整個公司的存活。
韓松林最大的優勢是什么?
他知道怎么做,是正確的。
沿著正確的道路走,即使沿途偶有波折,可不會將路給走岔了。
很多的企業,先期的時候,找到了正確的道路;就是走著走著,遇到了困難,就覺得這路是不是走錯了?
心里面這一懷疑,說不定就走到岔道上去了。
路給走歪了,雖說不會讓企業馬上死掉吧,可企業的發展卻大受影響。
“星海集團的未來!”
未來,不是一片光明,前程似錦嗎?
看著大家的疑惑臉,韓松林解釋道:“大家都知道財團吧?我們現在正逐漸的成為一個財團。”
說到這個,韓松林就覺得頭疼。
財團會不會面對國家打壓?
韓松林對此還真的不擔心,從他所知的未來二十多年的歷史來看,國家根本就沒有主動的去打壓某一家企業。
除非說,涉及到了底線。
至于說一些看起來像是財團企業的崩潰?
說實話,很大程度上面屬于咎由自取。
反而這些企業的崩潰,讓國家也相當的難受;一頓亂搞之后,留下來的爛攤子還得要國家來進行收拾。
“財團是以銀行作為核心存在的,我們沒有銀行的吧?”張樂平說著,目光下意識的看向賈元山,建行現在和星海集團的關系相當的好。
甚至可以這么說,建行里面的錢,有點對星海集團完全開放的狀態。
星海集團想要多少,建行就敢給多少。
對,就這種感覺。
賈元山面對張樂平的目光,也是揚了揚眉,看向韓松林。
國外的財團模式,自然是國內經濟領域進行重點研究的課題。
米國有財團,島國有財閥,南韓也有財閥!
這三者可都發展得很好。
達者為師,華國就在不斷的學習世界。(學著學著的,抬頭四顧,怎么自己就成了班里最靚的仔?)
華信實際上就一個財團,屬于國家玩的財團試點。
那么作為民營企業的星海集團,可以成為財團嗎?
應該不能吧,國家肯定不會同意。
如果國家不同意,那么星海集團應該如何自處?
鄭琳目光看向韓松林,見韓松林點了點頭,說道:“我們在收購民眾銀行的股份,現在我們是民眾銀行最大的股東。接下來,我們將會成為民眾銀行的絕對控股股東。”
民眾銀行?
這家銀行大家都知道,屬于國內民營企業發起組建的銀行,股東全部都是民營企業。
股權上面,極其的分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