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任何一家公司,包括藤迅曾經的對手,他們可以直接利用技術復制用戶手機上的關系鏈,從而打破藤迅的社交壟斷。
這是一種可以威脅藤迅命脈的技術,而藤迅內部,第一個發現這種威脅的,正是張曉龍,也就是后世的微信之父。
張曉龍曾經負責的是藤迅的QQ郵箱業務,憑借著腦洞大開的“漂流瓶”,QQ郵箱超過了網易郵箱,成為了國內的霸主,而在10年初,張曉龍就發現了手機市場之上,很有可能會有公司憑借著手機通訊錄之中的社交鏈,來成立一款新的社交軟件,雖然過程肯定很難,但這種威脅足以傷到藤迅的命脈,于是,他提出了要做一款屬于藤迅的移動社交軟件。
創意是美好的,但藤迅這種級別的公司,內部有幾大事業部,部門內部的爭斗也非常嚴重,特別是已經有了手機QQ的情況下,為什么還需要重新開發一款軟件?手機QQ不能復制手機通訊錄嗎?
藤迅的流量是非常龐大的,但再龐大也是有限的,藤迅內部幾十個業務部門,都在爭奪最核心的流量,而培養一個新的社交軟件,必然需要海量的流量支持,更不用說著還會威脅到QQ在藤迅公司內部的地位。
經過了半年的努力,張曉龍才讓藤迅公司的高層同意推出專門針對移動互聯網市場的社交軟件,而且同時有三款,三個部門負責,在初期,藤迅內部的支持有限,三款軟件靠各自發展,誰走到了最后,贏得了市場好評,就會再獲得藤迅的全力支持。
10年10月,張曉龍負責的微信項目正是立項,按照自己的理念,張曉龍開始打磨這款產品,然而想不到的是,在微信剛剛成立不久,一個名叫趣信的軟件出現,隨后小米推出了米聊,這兩款產品的風格都與他的理念非常相似,特別是前者,簡直就是他夢寐以求的頁面布局。
后續,米聊的用戶量發展雖然快,但張曉龍并沒有放在心上,因為這些數據都是米U系統的自帶所引發,真實的軟件日活低的可怕,根本就沒有什么用戶粘性。
而另一家,由一名大學生所創造的趣信,則是讓他萬分警戒,張曉龍作為藤迅公司的高層,自然知道藤迅曾經花了不少的錢從頭條公司手中買下了【雙十一版權】。
藤迅公司后續怎么處理【雙十一】版權,張曉龍不感興趣,但周宇杰怎么花那一千萬美金,張曉龍則十分關注。
不少關注頭條發展情況的人,知曉頭條花了大代價普及應用寶以及今日頭條,而趣信則是自由發展,因此認為頭條的核心業務應該是應用寶以及新聞業務,社交只是配套,與小米公司的米聊一樣。
但張曉龍經過分析,特別是趣信推出了附近的人之后,張曉龍斷定,頭條并不是不發展趣信,而是在穩步發展,不追求用戶數量,追求的是用戶的活躍度,如此經營之下,可以保證每一個新加入趣信的用戶,有著一定的可玩性,這樣才能夠留住新的用戶。穩步發展或許會很慢,但一旦到了一個爆發期,就會迅速發展。
而這一次,趣信推出了一款小游戲,徹底改變了之前穩步的策略,趣信的用戶人數開始大幅度增加,排行榜更是刺激著用戶在不停的跳啊跳跳跳跳。
在張曉龍這種人看來,這種游戲很無趣,但互聯網行業,本身就是得D絲者得天下,一群什么都不懂,一點誘惑就能吸引他們飛蛾撲火的無數小白,才是最為龐大的用戶群體,而趣信,已經開始了自己的擴張腳步。
熄掉了手中的香煙,張曉龍說道:“好了,先不扯其他的了,馬上微信就要發布了,趣信突然推出了這一款小游戲,在市場上迅速擴張,我們的微信只是一款新軟件,雖然背靠藤迅,但在初期,也只能靠我們自己,我們該怎么進行第一步的擴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