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數據來做慈善】?在座的幾人都是精英人物,雖說不知道細節,但這個概念一提出來,心中就有了一個大概的模型。
周宇杰站了起來,以黑板筆在一塊白板上寫下了慈善兩個字,隨后說道:“其實,做慈善,重要的不是自己有多少錢,而是自己有多少能力,美國的比爾蓋茨基金會號稱全球最大慈善基金,但美國的慈善基金是怎么回事,你們也都知道。
他們那邊基金會的慈善項目,很多都是轉移資金所用,更熱衷于修建基礎的基建工程,不能說對社會沒用,但效率太低。
而我要做的,就是直接了當的救人性命,至于其他項目如教育、環境、基建暫時不會涉及。”
老美的慈善基金,最簡單的套路就是基金會宣布捐贈一座學校,價格報的非常高,然后控制人另外的公司承包下來,這樣一來,一半的資金就順利轉手,而因為是慈善項目,可能稅費方面還有優惠。
又或者捐贈給名牌大學,然后換取自己后代入學的條件,還可以獲得名氣,自己的公司說不定也會因此而獲得一大波免費廣告。
但這些慈善基金很少直接參與捐贈資金給得了重病或者意外而即將逝去的生命,因為這個慈善過程太簡單了,無利可圖,同時又不會產生什么名氣。
水滴籌在后世,最基本的服務就是拯救生命,但商業目的性太強,反而很失敗,而這一次,頭條會親自做這個項目。
周宇杰取出手機,在趣信上發了一個今日頭條的新聞鏈接到群里。說道:“你們看看這個新聞。”
林有德等人打開后,花了兩分鐘看完,里面的新聞是一名2歲的女嬰,患了白血病但家庭卻無力治療,因為維持她繼續生存的靶向藥格列衛,一個月的花費需要4萬人民幣。
周宇杰接著說道:“抗癌靶向藥的價格一直都非常昂貴,貴到連我們頭條的普通員工都承受不住,更不要說普通家庭了。
不過這方面因為抗癌藥的研發成本、專利周期、藥企利潤以及我們國內工資的原因,造成了國內大部分家庭不可能吃的起這個藥,這里面或許沒有對與錯,我們無法改變藥物的價格,但我們能不能幫助這個家庭呢?”
“我們倒是可以捐款幫助,只是我們也只能幫助這一個我們知道的人。”鐘光偉沉聲說道,誰都是有善心的,碰到一個可愛的嬰兒患了這么可怕的癌癥,他也會幫忙,但他也知道,周宇杰的意思肯定不是單指這一個案例,而是如何幫助一個群體問題。
“捐款就不用了,我已經在安排了。”周宇杰說道:“不過老鐘說的很對,慈善的第一個問題,就是信息!
很多需要慈善幫助的人,他們的信息沒辦法被人知道。
而這個社會群體中,又有哪些人愿意做這個慈善,幫助這些受到災難的人,這些人的數量其實非常的多,各種大災難之中無數人捐款就是證明,實際上每個人都有慈善心,或多或少的愿意幫助其他人。
這兩方面的信息的缺失,導致了需要幫助的人得不到幫助,有能力幫助的人卻因為不知道哪些人需要幫助,而沒辦法提供幫助。
所以,我們需要在這中間搭建一個橋梁,這就是我要說的業務,一個以大數據為核心的慈善平臺,我們不需要自己出錢,而是以數據搭建一個公正、覆蓋面遍布全國的的平臺,利用社會上的善心以及善款,來拯救無數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