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2月7日,大年28,離春晚還有兩天。
今日頭條針對春晚活動的廣告,終于發生了變化,“紅包”這個詞出現了。
一看到“紅包”兩個字,部分人就明白了其中的意思,于是火速的打開了趣信,點中了一個特殊的好友,要么是自己的潛在女友、現女友或者老婆大人。
當然,其他單身狗們一般看到紅包,也不一定會感興趣。
點擊打字框后,立刻跳出了趣信的交談界面,而其中打字框下方的選項之中,多了一個長方形紅色的方框。
點進去后,就發現,這是一個可以給對方發“錢”的功能,可以是一分錢,也可以是一塊錢甚至更多,至于上限是多少,還得使用一下才知道。
除了今日頭條的推薦,趣信本身也擁有著龐大的流量,雖然因為要循序漸進的測試,而沒有自己推動廣告,但趣信的用戶,每天都需要利用對話框來打字,自然會有一批人發現,鍵盤上方居然多了一個紅包。
而試著試著,人們就會下意識的發一些紅包對別人,關系一般的,發個幾分錢玩玩,關系比較好的,幾塊幾十塊的玩,而極小一部分人,也發現了,原來最高額度是200元。
作為純粹的線上活動,一旦有趣,那么其傳播速度就可以與核裂變中的中子一般,快速爆發,形成巨大的傳播速度。
曾經的搖一搖就是如此,而趣信紅包,雖然沒辦法像搖一搖那樣讓用戶做出吸引身邊其他人的動作。
但搖一搖畢竟針對的群體是以單身群體為主,而紅包則是針對的所有人,加上現如今的趣信體量更大,傳播的基數要大太多。
于是,只是短短的半天,全國范圍內無數的人開始向自己的朋友發出了紅包,雖然都是以“玩”的心態,但卻也讓更多的人知道了“紅包”的存在。
而有些人,是基本上不用線上支付的,這跟哪一家支付軟件好沒有任何關系,純粹是他們不喜歡接受新的物品,新的創新。
但如果他們的趣信收到了紅包,點擊一看有資金入賬,那該怎么辦呢?
只有三種方法,要么也發紅包,要么就用掉,要么就綁定自己的銀行卡,然后把錢給轉走?
而不管怎么樣,趣信支付的活躍度,又一次開始快速上升起來。
夜里,上滬市,頭條總部。
今年是紅包這個核武器上場的時間,春節期間,自然不可能休息,頭條以高獎金以及未來調休的代價,留下了趣信幾乎所有的員工以及其他部門的一些技術人才,就是為了以防萬一,春晚的時候,紅包數據一定會出現爆炸式的增加。
同時,剛剛建成的位于6大城市的新服務器群已經做好了準備。
鐘光偉與林有德拿到了最新的數據,急忙趕到了周宇杰的辦公室,匯報道:“周總,數據出來了,只是推出紅包的12小時,就有一千萬人使用了這個功能,平均使用次數為7.6次,而這個過程中,有300多萬人選擇鏈接了自己的銀行卡。”
每一個趣信用戶,都已經默認開通了趣信支付,不過從統計來說,這些不算趣信支付用戶,自己騙自己也沒什么意思。
只有當用戶選擇將趣信支付與銀行卡鏈接,才算得上是成功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