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了,我們是ofo的大股東,有沒有對ofo的財務監督?”周宇杰又問道。
“我們沒有派遣財務人員去他們公司,只是每個季度會索要一份財務報表。”林有德問道:“我們要派人過去?”
周宇杰想了想說道:“趁著這次融資,從我們內部派遣一個財務經驗豐富的人員,去ofo那邊擔任董事代表,主要監督ofo的財務。”
林有德問道:“我們之前已經投資了不少公司,為什么專門要對ofo的財務進行監控?”
頭條自發展以來,出于戰略規劃以及資金投資需求,也投入了不少公司,少的就是普通的天使輪,多的就是對市面上有成就的企業進行追投,最大的一次當屬于對“途虎養車”的一次投資,單獨投資金額高達4000萬美元。
雖然有幾家也派遣了人員去擔任董事代表或者一些職位,但主要的目的是擔任頭條與被投資公司的橋梁,相互溝通,實現資源的最大利益化。
財務方面,頂多就是與其他投資者一起邀請第三方機構進行年度審核,而專門派人去ofo擔任財務還是第一次。
周宇杰說道:“我得到一些小道消息,戴維的創始團隊在生活方面比較奢侈,雖然他們的確賺到了足夠的錢,但拿到錢后就開始這樣消費,屬于嚴重的缺乏自控能力,我派人過去,也是為了以防萬一。”
共享單車雖然后期會沒落,但對支付的重要性還是有一些的,特別是趣信的本地生活項目,也缺乏一個合適的合作伙伴。
ofo在后世之所以破產,主要的原因就是當時的戴維,意圖獲得孫正義手中的18億美金。如果真的拿到手了,那么其他的競爭對手,根本就沒有一戰之力。
但問題是,想拿到孫正義的錢可不容易,孫正義當時提出了一個要求,那就是ofo必須單日使用人數超過3000萬,軟銀才會投錢。
而當時的ofo,燒錢已經燒的太厲害,沒有資金的情況下,不可能在短時間內達到這個數字。于是,為了勝利,戴維等人鋌而走險,動用了共享單車用戶的押金,一共40億人民幣。
在足夠資金密集轟炸的情況下,ofo成功達到了3000萬次/日,只要拿到孫正義的18億美元,不但可以輕松補足40億押金的窟窿,還可以順勢再掃清所有的競爭對手。
然而,孫正義很久以前,就派人調查了ofo的財務,發現戴維的團隊,一直有著亂消費公司資金的習慣,豪車豪房就不說了,連古董字畫都亂買。
最后的結局,自然是戴維一分錢沒拿到,還燒掉了用戶押金,這件事被競爭對手曝光后,整個ofo就進入了破產的倒計時。
雖然孫正義的行為,可能是一場故意的布局,但ofo團隊禁不住誘惑也是自己作死的根本原因之一。
因此,周宇杰并不想ofo就這樣倒閉,讓它成為趣信生態鏈的一環,也符合頭條的利益。
當然,一個財務人員,只能監督,沒有行駛權,戴維等人如果真的還是與歷史上一樣,還是有辦法繞過去的,但如果這樣,真的不可挽回的時候,就只能任由ofo倒閉,最后再收購有價值的資產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