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建林看了看周圍,低聲說道:“周總,其實我這邊有個小道消息,港府已經在準備解除對ab股的限制了,應該就會在今年實行。”
“噢,今年?”周宇杰眉心一動,實際上,他知道港府會解除對ab股的限制,但執行的時間應該是明年年底。
要么就是秦建林的消息來源有誤,要么就是港府的決策執行起來太慢,而最后一種可能就是拼多多提前來香港上市,引起了蝴蝶效應。
互聯網巨頭們,基本上都是白手起家,或者初始家庭有一定的經濟基礎及人脈關系,但隨著短時間內創業公司業務的發展,引入其他方資本成了必然,而且還會是一輪又一輪的融資,這自然導致了創始人或者創始團隊手中的股權大幅度降低。
如果不使用ab股,那么這些深居國內市場的互聯網巨頭恐怕早就易主。這也就導致了互聯網公司都不會選擇在香港上市。
拼多多在香港不接受ab股的時候來上市,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拼多多因為發展迅速,一共只融資三次,到目前為止,周宇杰手中還持有60%+的拼多多股票。
即使拼多多上市后,稀釋后的股權也會超過50%,拼多多的控制權,仍然很穩。
但其他子公司就不行,有的融資次數多的,不能來香港上市,有的未融資的,也不符合香港上市前對股民及融資次數多要求。
秦建林哈哈笑道:“對,其實,這也是港府的讓步了。”
周宇杰點點頭說道:“行,如果真是這樣,那么頭條旗下,將會將香港作為最佳上市地點。”
……
4月16日,香港證監會正式批準了拼多多的上市批文,標注著拼多多已經走完了赴港上市的最后一道程序。
這次負責拼多多上市的承銷商只有中國銀行,原本按照港府的意見,拼多多的上市規模夠大,應該至少2家承銷商共同分銷,用腳想都知道港府是在為匯豐銀行引薦,不過這自然被周宇杰直接拒絕,現在可不是80年代,匯豐銀行雖然有影響力,但華國銀行背靠祖國,更不用鳥他。
上市的拼多多,采用的仍然是最傳統的vie結構,也就是在海外注冊一家公司,然后將拼多多公司的凈利潤全部放入進去,而拼多多的主體股權仍然全部在國內。
這是因為華國法律明文規定,國內互聯網公司有“外資禁入”的法規限制,這點限制了國內公司赴美上市,不過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新浪發明了vie結構,而華國政府也對此采取了默認態度。
當一切準備穩妥之后,接下來自然是需要大規模宣傳,讓更多的人知道拼多多即將上市,以便吸引更多的資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