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這些推廣言論效果很差,因為他們的聲音傳播范圍有限,而且即使被人知道了,很多人也不會當一回事,這些東西太虛了,所有人都不知道該如何正確的處理這件事,因為人們不可能在每時每刻都記住這些事,也不可能真的能夠這么操作,只能說是概率性的關注這些問題。
但如果我們能夠有著足夠的數據,那么就可以分析得癌癥的人有哪些規律,他們的家族關系親戚中有多少也有癌癥,或者有類似的非癌癥疾病,癌癥患者與他們的工作環境會不會有什么關系,在某一種特定環境下,得癌癥的幾率是多少?
還有就是日常的生活習慣,這一點比較難以數據化,可能也只能采用比較傳統的方法,比如是否愛運動、是否抽煙,是否熬夜,是否暴飲暴食,本身的體重等等因素。
當我們有了上千萬的癌癥患者,這些信息疏通之后,數據成型,我認為,有很大的概率我們能夠發現很多我們以前不知道的規律,然后做出較為準確的算法。
當然我也會邀請大量的醫學人員來參與這個項目,實際上國內或者國外很多醫學機構、醫學院都花費了大量人力物力來研究人為什么會得癌癥、如何得的癌癥?但他們有數據,卻沒有強大的數據分析能力,我想在未來,我們也可以與大量的醫學機構合作,一起研究這一方面的科技規律。”
李繼文聽完后,沉吟片刻后不知道該說什么,于是問馬蕓與馬花藤道:“兩位馬總,周總的這個想法,你們覺得怎么樣?”
馬花藤想了想說道:“我不是很懂生物醫學,不敢下這個結論。”
而馬蕓則說道:“我覺得周總這個想法非常好,我也不懂生物醫學,我甚至不懂互聯網,但我認為,任何東西都有著數學規律,我們人體以及各種疾病也是一樣,肯定有自己的一套邏輯存在,只不過因為數據太多,太分散,很難分析,而如果真的能夠分析出來,那絕對是人類的一大福音。”
周宇杰也笑著說道:“對,就像很多人一直說的一個問題,為什么某人抽煙不得癌癥,有人喝酒不得肝癌,有人不抽煙不喝酒卻得了這兩種癌癥,很多人知道這其實就是概率問題,但我想知道的是,這個概率究竟是什么樣的?抽煙的人得肺癌概率究竟是多少?抽什么樣的煙更容易得癌癥或者對應的肺病,或者什么頻率的抽煙習慣會影響結果。
又或者其他因素的影響有多少,如果能夠通過大量的數據發現部分規律,那么也許我們不僅僅能得出一個人患病的概率,或許還能與政府部門合作,一起針對一些容易導致癌癥易發的原因來提出解決方案。
我個人覺得,如果哪怕只分析出了抽煙與肺癌的關系,讓我們找出了更多的信息,那理論上來說,至少可以在數據上減少抽煙患者中出現癌癥的概率,甚至普通人出現癌癥的概率。”
李繼文頓了片刻后說道:“抱歉,我都不知道該問什么了?”
周宇杰笑道:“其實我也不知道該再說什么了,我是有這個想法,但這個想法其實也不成熟,甚至有可能在專業人士看來還很幼稚,但我覺得我們企業家最應該做的就是冒險與嘗試。
所以我想借著今天這個機會,正式宣布成立生物云端大數據項目,這個項目的目的就是利用大數據來分析影響所有嚴重疾病的成因,從遺傳、環境、生活習慣方面來研究這個問題。
因為這個項目涉及的因素太多,所以我邀請全國范圍內的互聯網公司、數據分析人員、各大醫療機構來共同參與,不過事先聲明,這個項目為永久非盈利項目,參與進來的公司是不會有報酬的,而個人參與者,我們會出薪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