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雙馬的對話結束后,整個互聯網大會的現場頓時開始熱鬧起來,雷布斯、紅衣教主、羅錘子的各種演講內容頓時到了腦瓜之后,周宇杰所說的,成了討論的核心。
周宇杰投資電動車領域,基本上所有人都知道,雖然投資方面比較激進,但也沒人認為這是一種戰略方向的轉移,因為幾十億的前期投入對于蔚來、理想這種新勢力造車可能是一大筆錢,但對于周宇杰來說,不過是九牛一毛而已。
就如蘋果從13年開始流傳要造車一樣,這可能只是一個有潛力方向的擴張而已,區別是蘋果非要找人代工,條件還苛刻無比,非要找前十的大型汽車集團來代工,結果一直也沒有什么實際性的進展。而周宇杰就是直接進入了制造業,自己建廠,這也與曾經整個頭條的輕資產模式相反。
但互聯網大會上的一番對話,大家才知道,原來周宇杰不僅僅要造車,還會花數百億在全國各地興建充電站。
充電站這個風口,其實很多人也清楚,在電動車發展是全球發展趨勢的情況下,回報是肯定有的,但涉及到實體投資,回報率再高,也遠遠比不了IT行業,因此風投并不積極,但周宇杰卻親自上馬,顯然不是為了利潤,而是為了電動車的配套服務。
至于之前說的光伏發電方面的數據分析,因為不會涉及到建廠以及自己興建電站,純粹是研發的話,投入的資金資源是多少就難說了,但看態度,應該也是很重視的。
只要所謂的“生物云端大數據計劃”,看起來似乎行的通,但太復雜了,能不能做起來,真的很讓人懷疑,不過能夠有這種為人類解決生命問題的想法而存在,不少人還是覺得很不錯的。
外面的討論熙熙攘攘,烏鎮一間靠近小河的獨棟別墅內,周宇杰曬著太陽,與林有德等人一起釣著魚。
“外面現在的討論越來越離譜了,一些人差點要說周總你準備跟馬斯克一樣造火箭了。”林有德一邊釣魚,一邊笑著說道。
周宇杰搖搖頭說道:“就算政策容許,我也不會嘗試,這是不可能的。”
人類商業模式中,有很多都是晚了一步就沒有機會了,互聯網排他性強的軟件就是如此,而在實體行業中,芯片也一樣,當先行者成功之后,成本與技術優勢太大,后面的人基本上就不可能追趕了。
火箭技術也是一樣,當SpaceX技術成熟后,可以輕松壟斷太空發射行業,周宇杰知道,到了20年以后,全球70%的商業航空發射都被SpaceX壟斷,其他人連分杯羹都機會都沒有,而SpaceX會利用這個行業的利潤再繼續優化自己,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后來者基本上沒有機會了,除非SpaceX自己犯錯。
而電動車行業之所以其他人有機會,則是因為這個市場太大了,特斯拉很成功,但產能的提高速度讓它不太可能壟斷這個領域,不過不出意外,未來第一基本上也跑不掉。
這其實也是市場對于敢于第一個吃螃蟹的人的回報。
林有德點點頭,說道:“周總,按照你的要求,我已經在上滬、燕京、深海、重慶注冊了新能源研究中心,已經通知了獵頭開始準備招聘四個中心的負責人。”
“好,待遇方面不是問題,我要全國最優秀的人才。”周宇杰笑著說道。
實體行業的人才,哪怕是高技術人才,其實待遇也比不了互聯網,只要拿出互聯網公司肯出的價格,那么就能吸引足夠的人才。
林有德問道:“那這四個研究中心,每個研究的方向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