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一帆忍不住說道:“H-6是不行,但H-8作為空中加油平臺還是不錯的。”
HU-6這款飛機只是初步解決了我們是否有空中加油機的問題,至于這個平臺是否好用、是否實用,這個就談不上了。
黃文清點頭道:“是,H-8這個平臺是不錯,如果再將機腹的彈艙改裝成油箱,確實是能夠裝不少油,但現在的問題是,西飛那邊有足夠的產能嗎?”
大家都紛紛點頭,這倒是大實話,西飛那邊也是忙的不可開交,產能不夠啊!
一方面,西飛需要全力生產J-10系列戰斗機,以滿足我軍對第三代戰斗機的龐大需求以及J-7、J-6等第二代戰斗機的換裝需求;
另一方面,隨著華夏國防戰略的調整,空軍和海航要從“國土防空”轉向“攻守兼備”,導致對于H-8的需求量大增,而此前裝備的H-6轟炸機都在等待換裝;
再加上新一代大型運輸機的各項工作逐步進入正軌,那么可想而知,西飛那邊會忙成什么樣?!
這么一來,哪里還有工夫專門生產Hu-8空中加油機?
“而我們就不一樣了,我們有圖-204這個平臺,”黃文清笑著道:“圖-204本身的燃油攜帶量就不小,高達41000升,而且還有差不多25噸的載貨能力,這也就意味著圖-204理論上可以再額外攜帶25噸、也就是32000升的燃油。
關注公眾號:書友大本營,關注即送現金、點幣!
但這還不止,圖-204這個平臺的改進潛力很大,圖-204的最大起飛重量是103噸,以圖-204發展而來的圖-214的最大起飛重量就達到了110噸,而實際上根據老毛子當初的發展規劃,圖-204是具備有發展至145噸的最大起飛重量的潛力的,而諸位,大家都知道,米利堅的現役主力空中加油機KC-135的最大起飛重量也不過就是146噸而已。
從圖-204的基礎上將最大起飛重量再增加43噸,最大的問題不是油往哪兒放,我們完全可以將機腹貨倉改裝成油箱,而是發動機。
而參考差不多同等起飛重量的波音76200客機,它使用的是兩臺220KN推力級別的發動機,而幸運的是,我們也能夠生產同等推力級別的RB211發動機。”
說到這,黃文清開心的笑了起來:“新增這43噸的重量,除了將機腹改裝油箱和將起落架加強的重量之外,至少有三十六七噸的重量可以用來攜帶燃油,即便是最保守的35噸,那也是45000升的燃油。
45000升加32000升再加41000升,總計118000升、約合92噸的燃油,而其中的至少77000升燃油可以用來給其他作戰飛機飛機進行空中加油,完全媲美米利堅的KC-135,數遍整個華夏,最合適的空中加油機舍我其誰?!”
與會的眾人頓時騷動了!
之前大家還真沒往這方面想,可現在聽黃文清這么掰著指頭算了一遍,大家心中都是“臥槽!”無比:臥槽!還有比我們的圖-204更適合改做空中加油機的飛行平臺嗎?
沒有了啊!
圖-204就是華夏目前為止能夠找得到的最合適的空中加油機改裝平臺!
而華夏對于空中加油機的需求量是多少?
30架?50架?還是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