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耕接著帶他來到一輛別克轎車跟前:“還有這里,我們對這輛別克林蔭大道的音響系統進行了徹底的改裝,換裝了東瀛索尼的車載機頭和功放系統、音響系統,經過升級之后這輛車擁有11個喇叭,其中每個車門有兩個喇叭,中控臺有一枚中置喇叭,另外還有2個低音炮……我打開你聽一下,我保證你只要聽一次就會愛上這種感覺。”
“有11個喇叭?”山姆這沒見過市面的土鱉瞬間被鎮住了。
說起來可憐,雖然這個時代的音響技術的水準已經很高了,家庭音響系統已經走進了很多美國家庭,但在汽車領域,汽車音響還停留在能出聲的時代,針對普通用戶的轎車通常就只有兩個個喇叭,高級一點的車子能有四個喇叭:一個車門一個,再往上,哪怕是奔馳S級、凱迪拉克、林肯這樣的豪華轎車,也不不過是配備了6只喇叭而已,10年后雷克薩斯LS400能夠熱銷,除了其在本身的機械素質和隔音方面的高水準之外,其配備的由9只喇叭組成的音響系統功不可沒——9個喇叭是當時豪華車喇叭數量之最!
嘗到了甜頭的雷克薩斯,在1991年推出小改款的時候順便對音響系統再次晉升了升級:將原來的松下機頭和喇叭換成了馬克·列文森的音響、功放和喇叭,并且將喇叭的數量從之前的9個升級到了11個,并且牛X哄哄的宣稱,在所有的豪華D級車當中,我們雷家的音響是“墜吼滴”!
可豐田也確實沒吹牛,不管是音響的素質、水平還是喇叭的數量,雷克薩斯LS400的那套馬克·列文森的車載音響系統確實是當時的豪華車之最,就靠著這套車載音響,豐田的車賣的不亦樂乎……某種程度上說,汽車的“喇叭大戰”其實是豐田率先挑起來的,若干年后,哪怕是帕薩特那樣的中級車,如果主銷車型沒有8個以上的喇叭就會被人瞧不起,自己也會抬不起頭來。
可想而知,當陳耕在一輛車上面安裝了11個喇叭之后,這些沒見過面的土鱉會是什么樣的反應——看山姆的反應就知道了,通常我們說某人“哈喇子流了三尺長”,其實就是個夸張的說法,但此刻,山姆的哈喇子雖然沒有三尺長,可聽著這輛別克上改裝的這套震撼無比的音響系統,哈喇子是真的在不停的流。
“FK!FK!這才是我要的車!這就是我要的車!”激動的不停的拍大腿的山姆,連自己想要改的那輛黑斑羚都不要了:“伙計,我用我那輛黑斑羚換你這輛別克怎么樣?”
作為一輛全尺寸的兩門四座大跑車,雪弗蘭黑斑羚賣的可比眼前這輛別克林蔭大道貴不少,但陳耕毫不猶豫的拒絕了,他對山姆的想法嗤之以鼻:“伙計,別開玩笑,你知道為了改裝這套音響,我們花了多少錢嗎?”
不等山姆開口,陳耕比劃了一個“4”的手勢:“3890美元,將近4000美元!不算人工、不算設計費用、不算調校所花費的功夫,單單只是成本,就是4000美元。”
如果算上人工、算上設計、算上調音,那應該值多少錢?
山姆覺得如果算上這些,多了不說,起碼7000美元。
但他竟然不覺得貴!
7000美元買一套音響貴不貴?
當然貴!
現在市場上一套主流的家庭音響系統也就1000美元到2000美元之間,但放到車上,在全世界任何一輛汽車都沒有這么高級的音響的情況下,7000美元還真不貴,起碼山姆就覺得,以這套音響系統所表現出來的素質而言,一點都不貴。
“我……”
山姆的話還沒說出口,就被人粗暴的打斷了:“讓我進去試試!”
“我先進去!”
“我排在前面的,我先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