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板,您真的認為華夏能趕上米國?”孫小山詫異的道。
和陳小山一起來的另外兩位拆解廠的副廠長雖然沒有說話,臉上卻是一副“你在逗我?!咱們和美國人的差距這么大,怎么可能追的上他們?”、或者是“估計會有那么一天吧,不過恐怕我是看不到了”的表情——他們將陳耕的這番話當做了陳耕的安慰之舉。
“其實我們這一代人都應該感到榮幸,”陳耕的聲音并不大,但語氣卻是無比肯定、無比堅定:“因為現在的華夏,正處在一個最重要的歷史拐點上,而我們,正是這個時代的開創者和見證者。”
陳小山、孫壽彭以及嘉陵廠的總工程師程興明則是暗自攥緊了拳頭:連咱們華夏的海外游子都對國家這么有信心,我們憑什么不努力?
車子一路飛馳,很快就來到了陳耕的公司,習慣了國內動輒占地幾千畝的大工廠,大家對于費爾南德斯的這片工廠倒是并沒怎么奇怪,倒是里面熱鬧的景象有些好奇,待到陳耕告訴他們這些人有超三分之二都是來買車的人的時候,一行人全都震驚了。
陳小山磕磕巴巴的問道:“老板,咱們公司一年能賣出去多少輛車啊?”
陳耕想了想,說道:“一年的話……咱們公司這才剛剛成立一年呢,這個參考意義不大,但上個月,咱們公司、包括咱們的合作商,一共賣出去了2500多輛車,整個1979年,我估計賣出去三萬輛問題不大。”
陳小山一聲驚呼:“三萬?!”
一年賣三萬輛車,這得賺多少錢?!
雖然賣的是二手車,價格比新車低的多,按照老板的說法,有時候一輛車只賣一兩千美元,去掉給人員的提成、公司的運營成本,一輛售價兩千美元的車子的實際利潤可能還不到100美元,但就算是這樣,一年下來也得有上千萬美元的凈利潤了吧。
一年上千萬美元,真是嚇死個人!
陳耕倒是無所謂:“賣的車再多,也不過是個二手車販子,相比于銷售,我其實更看重技術和研發……孫廠長、程總工,這邊走,這就是我們準備向嘉陵廠轉讓技術的那個發動機的原型:本田CBX1000摩托車。”
這就是本田CBX1000?
看著眼前這輛紅色的大摩托車,孫壽彭的第一感覺就是:大!
真大!
相比于國內能夠見到的那些摩托車,比如輕騎的CJ15、比如幸福250、再比如兩輪的長江750,眼前這輛本田CBX1000個頭和氣勢比國內現在能夠生產的摩托車都要大的多,尤其是那臺氣勢恢宏的、在摩托車上幾乎不可能見到的直列六缸汽油機,讓懂技術的孫壽彭和程興明看的目眩神迷:真先進啊。
作為機械行業的老人,孫壽彭和程興明非常清楚這么一臺擁有六個汽缸的摩托車發動機意味著什么:這就是先進的代名詞。
陳耕笑道:“要不要試試?”
孫壽彭有些心動,但猶豫了一下,還是擺擺手:“算了,這車太大了,我擔心我控制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