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陳耕走出車門的那一刻,早就等待在周圍的記者們的閃光燈頓時閃成一片。
與閃成一片的閃光燈一起向陳耕襲來的,還有記者們最里面鋪天蓋地的問題……
“費爾南德斯先生,請問您有信心帶領AMC走出困境嗎?”
“費爾南德斯先生,請問在正式接手AMC汽車之后,接下來您會怎么做?有什么詳細的發展規劃嗎?”
“費爾南德斯先生,作為全球公認的頂級汽車設計師,你你會為AMC設計一些非常出色的作品嗎?”
“費爾南德斯先生,請問您接下來會不會大規模的裁員?”
“費爾南德斯先生……”
…………
無數個問題向陳耕襲來,但面對這么一位資本雄厚到可以收購AMC汽車的億萬富翁,記者們還是給予了陳耕足夠的尊重,開口必比“先生”這個尊敬的稱呼開頭。
對于會來這么多記者,陳耕一點也不意外,或者說,他已經習慣了。
這段時間,美國有兩個大新聞,一個是作為美國最著名的鄉村歌手的卡倫·卡朋特小姐的轉型異常成功,憑借著一部《保鏢》和一首《我將永遠愛你》,卡倫·卡朋特小姐不但重新登上了“美國頭條”,成為了這段時間來最受美國媒體追捧的明星,也憑借著這一歌一影兩個作品成功的重新回到超一線歌星和進入了一線影視巨星的行列,憑借著傳奇般的蛻變經歷吸引了無數人的目光;
另外一個,就是費爾南德斯公司成功的收購AMC汽車這件事。
不管現在的AMC如何落魄,可AMC終究是美國四大汽車制造商之一,承載了無數美國人、甚至是美國大兵們的美好記憶,可以說,AMC就是他們的青春和回憶,可現在,美國四大汽車制造商之一的AMC汽車被一家此前名不見經傳的公司給收購了,雖然收購AMC汽車的費爾南德斯公司是一家美國公司,可一時間,美國的媒體上還是不免出現了無數懷念自己與AMC汽車之間的故事的文章……好像他們對AMC汽車有多么深厚的感情一樣。
而與此同時,民眾不免對收購AMC汽車的這家費爾南德斯公司有些好奇:這個名叫費爾南德斯的家伙到底是什么來頭?怎么以前沒聽說過啊;這家公司的老板是不是很有錢?他有多少錢?;他還有什么其他的資產和經營項目……
而隨著對陳耕的深入挖掘,比如他竟然還是現在火遍全美國的“計算機大賣場”的老板,是現在在美國已經小有名氣的二手車銷售公司和汽車維修連鎖公司的老板,記者們以及光大吃瓜群眾們對陳耕的興趣非但沒有減弱,反而更加的好奇了:除了這些,他還有什么其他的資產?
再比如,聽說費爾南德斯才二十多歲,那么他是怎么在這么年輕的情況下賺到這么多錢的?是家族繼承還是天賦異稟?
一切的一切,都自帶“目光收集器”,而對于媒體來說,老百姓們關注的這些東西是什么?
是銷量!
是注意力!
是市場占有率,而歸根到底,這些都是錢!
所以眼前有這么多的記者也就沒有什么好奇怪的了。
而現場的記者數量一多,歪樓也就成了不可避免的……
“費爾南德斯先生,請問您是如何在這么年輕的時候賺到這么多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