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首長都這說了,陳耕自然也就不好推辭,他思索了片刻,才認真的說道:“我進入這個行業的時間并不長,對這個行業的了解也并不夠深,雖然有些看法,但只是我的一家之言,不是很準確,有什么說的不對的地方,還請大家見諒。”
大首長搖搖頭:“小陳你太客氣了,在場的人,有一個算一個,要說論起對世界汽車工業的見解,你絕對是最深的一個,我們也需要對自身的情況有一個準確的認識,良藥苦口利于病的道理我們還是知道的,小陳你盡管實話實說。”
既然大首長是真心實意的想要了解到華夏的汽車工業與世界先進水平的差距,而不是所謂的恭維和你好我好大家好,陳耕也就不再繞圈子,直言不諱的道:“首先是產能問題,在我看來,能生產什么車并不是排在第一位的,而是某款車的產能有多大。
這些天來我和魔都的領導、朋友們聊天,聽到他們對魔都汽車制造廠從成立到現在以來生產了差不多兩萬輛SH760型小轎車很自豪,說魔都汽車制造廠生產的SH760轎車是一汽生產的紅旗轎車的十倍還要多。
但是坦率的說,我不覺得這有什么好自豪的,不說AMC就有40萬的年產能,就說在我收購AMC之前,我的改裝廠就能年產各類量產改裝車近5000輛,而這個產能,在美國汽車工業界根本就排不上號。”
“……”
這就有點打臉了。
很多都笑不出來了:當自己為魔都汽車制造廠的產能是一汽轎車的十倍還要多的時候,竟然沒發現自己這個產能根本就不值得別人正眼看自己一眼?
可在場的人,有一個算一個,誰都沒覺得陳耕的這番話是在給自己難看,因為他們都清楚,陳耕只是在簡單的陳述一個事實,如此而已。
“量變是可以引起質變的,”陳耕接著說道:“按照一般的生產規律,產能越大,成本就被均攤的越低,成本越低,也就可以讓更多的生產單位擁有這種生產資料……”
“陳先生,生產成本和產能沒有什么直接關系吧?”某位陪同大首長來參加此次的活動的領導同志,忍不住插嘴問了一句。
“……”
陳耕的嘴角抽動了一下,不知道該怎么回答。
理論上,隨著生產規模的不斷擴大,單一產品的生產成本是一定一定會隨之下降的,什么情況下生產成本不會隨著產能的增加而擴大呢?嗯,就是在當前華夏的國有企業當中,也只有這個時代的國有企業,才能干出產能越大、單位產品的生產成本越高的怪事,這其中的內情,隨便一個傻子也能說出個一二三四來。
但問題是雖然知道這個問題,可這讓自己怎么回答?
好在大首長也沒有讓陳耕回答的意思,他只是看了那個提出這個問題的那位領導同志一眼,對陳耕擺擺手,說道:“小陳,你接著說。”
那位應該是搞政工工作的領導同志也意識到自己可能問了一個很愚蠢的問題,一張臉上頓時訕訕的。
不用回答這個當眾抽所有人臉的問題了,陳耕松了一口氣,趕忙說道:“我聽說一汽的卡車的年產能是一萬輛還是兩萬輛?如果他們的年產能達到十萬輛、二十萬輛甚至是50萬輛呢?成本可以下降多少?對于整個華夏的經濟又是多大的拉動作用?如果整個華夏能夠達到年產100萬輛卡車呢?嗯,我認為,如果能夠保持這個產能,每年起碼可以拉動兩三個點的GDP。”
陳耕的回答,讓大首長有些意外:“所以小陳你的意思,是認為華夏眼下應該優先發展卡車?”
“是,”陳耕點點頭:“我覺得對于眼下資金有限的華夏來說,乘用車的發展可以適當的放緩,重點發展商用車以及配套的基礎設施,比如道路和沿途的加油站……畢竟,乘用車只是一個純消耗品,是會隨著使用而不斷貶值的,而商用車是可以為社會創造價值的。”
“沒錯,公路就是人的血管,卡車就是血管里流動的紅細胞,身體的各個部門能否得到充足的養分和氧氣供應,全看紅細胞的質量和數量,”大首長用最淺顯比喻說明了這一點,他隨即一轉:“但是我們也有自己的難處啊,小陳你能不能在這個方面幫幫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