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耕嚇了一跳,急忙問道:“國內能做計算機用的逐行掃描顯示器?”
國內的電子技術已經這么先進了?!
可話說回來,如果國內真的能夠生產顯示器,而且價格方面也有優勢……傻子才不干啊!
“能不能生產計算機用的顯示器我不知道,但我們能生產電視機用的顯像管……”
李副部長的話還沒說完,陳耕就再也坐不住了:“您確定?”
在顯像管時代,電視機用顯像管與計算機用顯像管最大的區別就在于掃描方式和刷新率(場頻)的不同,電視機用顯像管的掃描方式是隔行掃描,刷新率為45Hz;計算機顯示器用顯像管的掃描方式是逐行掃描,刷新率要達到60Hz以上。
理論上來說,如果一家企業能生產電視機用的顯像管,哪怕他們沒生產過計算機用顯像管,也意味著他們具備生產計算機用顯像管的技術潛力,但問題是,國內能顯像管?
“能啊……”
“真的能?”
“真的能!”同樣意識到似乎機會來了的李副部長,整張臉都漲紅起來:“我在電子工業系統工作了十幾年,對情況還算是了解,咱們國家早在59年的時候就生產出了第一只國產的黑白顯像管,我沒記錯的話,型號好像是35SX2B,應該是巴蜀的蓉城紅光電子管廠生產的,到70年的時候紅光電子管廠有生產出了咱們國家第一支單槍三束19英寸的顯像管,當年還得到了太祖和中央領導的夸贊的。”
“真的?”陳耕有些驚喜,又有些懷疑:“那為什么咱們賓館里的電視機都是東瀛品牌的?”
他的房間里的電視就是一臺東瀛松下的19英寸彩色電視機,嗯,不帶遙控器,需要手動去電視機跟前調臺的那種。
李副部長的連頓時有些尷尬:“呃……實話實說,咱們國家的基礎材料和整管裝配生產技術水平還比較有限,彩色顯像管……嗯,暫時還沒辦法大批量生產,”說到這兒,李副部長自己都覺得有點不好意思了,急忙把話題從彩色顯像管上轉移開來:“不過咱們國家在78年的時候就從東瀛引進的彩色顯像管技術,生產基地就坐落在咸@陽,設計生產能力可以達到年生產14和22英寸英寸彩色顯像管96萬只,按照計劃明年年底就能驗收投產。
另外79年的時候魔都燈泡廠從東瀛引進了一條黑白顯像管生產線,可以年產12英寸和14英寸黑白顯像管100萬只,今年就能投產;對了,也是在79年,天@津顯像管廠也從東瀛的NEC公司引進了一條年產72萬只黑白顯像管的生產線,預計明年就能投產……
陳先生,咱們國家引進的這些顯像管的技術都是國際同類產品的平均水平,您看?”
望著陳耕,李副部長一臉的急切。
————————
PS:兄弟們,這是補昨天的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