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耕說道:“對邊疆地區的有效控制我就不多說了,您肯定比我更清楚明白……”
大佬點點頭,他當然明白,邊疆地區嘛,最大的問題就是交通不便,因為交通不便,不管是軍隊的部署還是日常的巡邏、日常和作戰物資的補給都十分的不方便,但如果有幾乎可以無視任何地形的高性能直升機,起碼國家對邊疆地區的控制力將上升一大截!
國家也明白這一點,所以在直—5直升機之后,其實也一直在大力發展直升機,為此還在70年代就從法國引進了“超黃蜂”直升機,并且在“超黃蜂”的基礎上進行仿制,也就是我們熟悉的直—8,但是,抗震救災?
“至于抗震救災,”陳耕說道:“咱們國家的版圖廣大,地形復雜,也就伴隨著各種各樣的地質災害,根據我的了解,從建國后,國內發生的比較大的地震就有1966年的河@北邢@臺隆@堯縣6.8級地震和寧@晉縣7.2級地震、1970年的云@南省通@海7.8級大地震以及……剛剛過去的唐@山大地震,”
說到這里,想到20多年后的那場大地震,陳耕眼睛忍不住一紅:“通常情況下,只要發生7級以上的大地震,哪怕是華北平原這種平坦的地形,地面道路也會遭遇大面積的損毀,我看過一些關于唐山大地震的報道,說是大地震出現后,因為道路損毀,第一批趕去救災的戰士不得不跑步進入災區,進入災區后,戰士們只能用自己隨身攜帶的鐵锨、鐵鎬等工具進行救援活動。
這確實值得贊揚,但在我看來這并不是什么值得高興的事,如果我們國家裝備了一定數量的重型直升機,可以直接吊運著汽車吊、挖掘機、裝載機等工程機械直接入場呢?”
大佬一下子愣住了:“直接用直升機吊運工程機械進場?”
在這之前,因為國內的直升機的運載能力和數量都極其有限的原因,更重要的是因為咱們國家實在是太窮,雖然建國后發生了多次嚴重的地質災害,從來沒人想過還可以用直升機直接吊運工程機械進入災區是是救援活動。
這是一個思維上的盲區,在被陳耕這么一提醒之后,當年在唐山大地震災后救援中擔任副總指揮的大佬的腦海中瞬間浮現出一幅畫面:地震發生后,面對破裂的公路,拉著前來救災的戰士們的車隊一籌莫展,在這種沒早進入災區一秒就能多救一名同胞的時刻,所有人都心急如焚,就在這個時候,一架架下面調運著挖掘機、裝載機、吊車、風鎬……等等抗震救災設備的直升機,無視著下面破破爛爛的地形,直接將各種工程機械投放在了最需要的地方,之后就是第二波次、第三波次、第四波次的抗震救災設備的吊運,在極短的時間內,向災區運送了大量的工程機械、食品、帳篷、燃油等等物資……
他甚至很快的舉一反三:因為這種強大的支持,災區人民迅速得到了及時的救助,大量被壓在建筑物下面的百姓也被盡快的挖掘了出來,而此時直升機又發揮了另外一項作用:及時的將受傷的群眾運送到附近的城市去接受治療……
陳耕可不知道大佬腦海中還有這樣的腦補活動,他接著說道:“這還是平坦的華北平原,而云@南和巴蜀地區向來都是我國地震的多發地帶,那里多山,地形更復雜,極容易出現山體滑坡堵塞道路的情況,再加上降水充沛,一旦發生地質災害,很容易就能形成堰塞湖。
這個時候,可能救災部隊想在第一時間進去都沒辦法,如果能夠有重型直升機攜帶著機械設備在第一時間進場疏通道路、清理堰塞湖、清理災區垃圾……”
大佬的眼睛都紅了!
作為軍方的高級將領,他當然知道西南地區是地質災害多發地區,也知道實際情況確實是如陳耕所言,西南地區一旦發生地質災害,通常都伴隨著山體滑坡、堰塞湖等特殊伴生地質災害的出現。
以往西南地區出現地震等地質災害的時候是怎么處理的?
似乎也沒覺得又都很么不妥,可現在再仔細想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