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可當真就是意外之喜了,這情況可比自己之前設想的還要好很多很多,既然老大松了口,兩人哪里還敢猶豫?
孟海波立刻說道:“陳耕先生不是想要在國內找一家生產民用航空發動機和軍民通用型航空發動機的合作伙伴么?我們的設想是,如果可以的話,如果領導們批準我們與陳耕先生合作,我們成發廠就逐漸的將渦噴—6的生產任務要交給其他兄弟單位,從此以后就專心生產這類航空發動機。
不過我們都覺得,未來幾年甚至十幾年的時間里這都是個無底洞,需要陳耕先生不停的往里面投錢,所以我們打算說服陳耕先生培養我們的自身造血能力,而不是單純的靠他的資金投入……”
好了,聽孟海波說到這里,下面的不用聽,郭文祥懂了:敢情成發廠的這些家伙打的是這樣的主意:以與陳耕合作的名義,靠陳耕培養出來的“自身造血”的那些企業養活自己,也算是體貼了陳耕這個投資方。
不得不說,雖然成發廠的這是在算計陳耕,但辦法卻也不失為一個好辦法,就跟國家在大幅度縮減軍費的情況下,允許大家根據自身的情況有限度的開戰有償經營、補貼自身是一個道理。
這里面還有一個差別,就是對于一直數百萬的軍隊來說,這種“自身造血”的方式可能會出現各種各樣的情況,但具體到成發廠這一家單位身上,這種情況就很好控制了。
由此也帶來帶來了另外一個好處,就是完全沒有了泄密的危險,畢竟成發廠已經做出了表態:如果上級主管部門允許他們與陳耕合作,他們可以放棄現在最核心的業務:渦噴—6型渦輪噴氣式發動機的生產。
這么一想,郭文祥覺得這個操作模式簡直完美,簡直是個多贏的局面:
首先,成發傳單技術力量并不算弱,對于這個合作伙伴,陳耕應該是滿意的;
其次,也完美的符合老人提出的“要對的起朋友”的要求;
再次,合作方非但不抵制,反而非常希望參與進來;
自后,對華夏來說,如果這個合作成功了,就意味著幾乎不用投多少錢,就可以得到一個完整的航空發動機和民用航空器的設計、生產和制造的產業鏈,哪怕退一步,這個合作最終失敗了,國家也沒有多大的損失,更不要說傷及根本。
順著這個思路再延展一下,郭文祥忽然想到,既然航空發動機可以這么操作,那飛機的制造單位是不是也沿用這個模式呢?既然西飛對于陳耕的合作沒有什么熱情,那是不是也可以在系統內找一家愿意跟陳耕合作的航空發動機制造企業?西飛不太樂意跟陳耕合作,可說不定有其他單位哭著喊著想要跟陳耕合作呢?
越想,郭文祥就越覺得這個思路可行,簡直是完美的解決了此前困擾自己乃至很多同志的問題,不過出于謹慎的考慮,他沉吟了一下,還是說道:“這樣,你們把這個想法形成一份書面文件給我。”
老大這是同意了?!
深諳官場內規則的孟海波和黃文清頓時大喜,忙不迭的應下來。
原本對這次的京城之行不甚樂觀、覺得不比兩萬五千里長征號多少的兩人,都有種自己是不是在做夢的感覺:這也太順利了吧?
至于書面文件,兩人早就準備好了,但這個時候肯定不能拿出來:我一提要求,你們就拿出來了,我的心思全都被你們猜透了?簡直……
其心可誅!
一切匯報完畢,黃文清向自家老大請示:“領導,您覺得……我們適不適合通過陳小山同志與陳耕先生聯系一下,了解一下陳耕先生對這樁合作的態度?”
郭文祥自然是知道陳耕在國內那個汽車拆解成的負責人陳小山的,黃文清這話一出口,郭文祥就知道了他們的小算盤,不過這也無可厚非,先打探一下對方的態度也無妨:萬一陳耕看不上成發廠呢?
他點點頭:“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