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您和航天工業部的合作項目,”李建國終于“圖窮匕見”,說道:“陳先生,之前成發廠的孟海波同志和黃文清同志不是和您通過電話么,首長讓我問問您,您是否可以考慮放棄與西飛的合作,作為對您的補償,您可以與哈飛、成發廠進行合作……”
“這就是你們所謂的‘補償’?”不等李建國說完,陳耕就樂了。
“在具體的合作金額方面我們可以商量,另外也可以用您設計的這個牧馬人系列的設計費、技術轉讓費沖抵,”李建國面色不變:“另外我們也可以在其他方面做一些讓步,比如雖然您的持股比例不能超過50%,但在公司的經營權方面可以適當的讓步。”
在經營權方面讓步?陳耕心中巨震!
這讓步可不是一般的大了,這個時代的華外合資企業,經營權和持股比例是絕對對等的,華夏政府持有51%的股份,那就是有51%的企業經營權和話語權,雖然在很多合資企業當中股份比例與話語權出現了倒掛的情況,但那也是因為有多重因素的影響,是特殊情況下的特殊產物,與這種明確說明可以給更多的話語權自然是天差地別。
“你們的誠意……這樣吧,”大腦飛快的思索著,陳耕不動聲色的說道:“我再加一條,如果你們同意,我原則上可以同意。”
“您說。”李建國大喜,急忙點頭。
“我要我們需要的航空技術和產品的自營進出口權。”
“什么?!”李建國的臉色頓時一變:“陳先生,這是不可能的,航空類產品和技術的進出口是由……”
他很清楚陳耕要的是什么,在現階段,華夏唯一一家具有航空類產品和技術的進出口經營資格的企業只有一家,這家企業交華夏航空技術進出口總公司,也就是大(chou)名(ming)鼎(zhao)鼎(zhu)的中航技,作為航空技術、產品、專利進出口的壟斷企業,可想而知中航技的能量有多么強大,陳耕的要求又會引起中航技那邊多么大的反彈。
“我知道,中航技嘛,”陳耕表示我對這其中的情況并不是一無所知:“我可以承諾,所引進的產品、技術僅限于我的公司的自用,當然,該有的報備程序、該接受的管控以及該繳納的稅收我一樣都不會少,但如果連這樣條件你們都不肯答應,我就要懷疑你們的合作誠意了。”
李建國瞬間意識到了陳耕這番話語當中隱含的威脅:這么一個“小小的”條件你們都不答應,這就是你們的誠意?
有些話不用說的太明白,但李建國心中明白,如果華夏方面不答應陳耕的這個條件,今后就別想陳耕在之后的華美技術和經貿合作當中盡心盡力了。
想到陳耕在接下來的技術合作乃至華美關系發展當中的重要作用,李建國哪里還敢拒絕?他猶豫了一下,終于一臉誠懇的對陳耕道:“陳先生,您應該也知道,這么大的事情肯定不是我能做得了主的,這樣,我把您的意思向領導們轉達一下,您看?”
“當然,”陳耕笑瞇瞇的點頭:“這是應該的。”
“謝謝您的理解。”陳耕的好說話讓李建國松了一口氣——雖然一直以來陳耕都給人以好說話的印象,但此時此刻,李建國還是覺得格外的慶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