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東尼·福克滔滔不絕的向陳耕介紹著他們對全新一代F28、也就是未來的福克F100的設想,同時信心十足的表示這款乘坐人數在97人(頭等艙+經濟艙布局)至119人(全經濟艙布局)的飛機,可以很好的填補波音737和麥道MD—80這兩款150座級的干線飛機與50至60座支線飛機之間的較低客流量的運輸市場。
“我們將這一介于干線和支線之間的市場叫做大支線/小干線市場,”安東尼·福克信心十足的說道:“我們做了充分的市場調研,現今市場上還沒有一款定位在這一區間的產品,隨著經濟全球化的持續深入,我們樂觀的認為在未來的30年里,市場對這種定位于大國國內干線航班和小國國家間干線航班的機型的需求量將超過4000架。
即便是考慮到波音、麥道等巨頭有可能推出在現有機型的基礎上縮短機身的‘小型’版來和我們搶奪市場份額,我們仍然有十足的把握拿下至少三分之一的市場份額,算上售后服務的利潤,這意味著在未來三十年里,這一機型將為我們創造數以百億美元計的高額利潤……”
可惜,面對安東尼·福克的侃侃而談,陳耕絲毫沒有激動的意思。
不是安東尼·福克的話沒法打動陳耕,實在是上一世搞MPC—75的時候陳耕也沒少了解福克F100的情況,憑借著飛行效率高、可靠性好以及易操控和省油的優點,一開始這款飛機的銷售情況還算不錯。
只是福克飛機看到了這一市場,巴西航空工業公司、加拿大龐巴迪公司這兩大支線飛機巨頭也不是傻子,也在大力進軍這一市場,加上市場的變化和來自波音、麥道以及空客的聯合擠壓,到了1987年,福克公司就不得不賣身給德國宇航公司,到了1996年,因為自身虧損嚴重,連德國人都放棄了,福克公司不得不申請破產保護。
陳耕并不是很清楚福克F100最終賣掉了多少架,但他肯定最終的銷量絕對不會超過300架,與安東尼·福克所宣稱的“占領三分之一的市場份額”更是相去甚遠。
看著表情毫無變化的陳耕,安東尼·福克心里暗嘆了一口氣:果然!一個年紀輕輕就賺下了這么大身價的家伙,果然不是好糊弄的。
他話題一轉,向陳耕問道:“費爾南德斯先生,您有什么想要了解的嗎?”
“這個項目,你們大概需要多少錢的經費?”
安東尼·福克還真沒想過陳耕會問這個問題,不由得一愣,不過他的反應很快,立刻回答道:“大概在5到8億美元之間……您知道的,現在只是內部討論緩解,還沒有進入精算程序……”
“我了解,”陳耕點點頭表示理解,然后陳耕也跟著話題一轉:“福克先生,羅賓斯爵士一定告訴過你,我與華夏政府達成了一致,可以進入華夏民航市場了吧?”
“是的,爵士和我說過這件事。”安東尼·福克點頭,表示自己知道這件事。
“事實上我與華夏政府達成的遠不止這些,除了民航市場的準入許可之外,我還得到了民用航空器的制造許可,所以……”望著一臉驚訝的望著自己的安東尼·福克,陳耕說道:“坦白說吧,我可以投資你們這個項目,但我有幾個要求:
首先第一點,全新一代的F27和F28研發成功后,知識產權和所有權歸我們雙方共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