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荷蘭政府低估了華夏在這件事的態度,他們原本以為可以比較容易的將這件事糊弄過去,但在確定荷蘭政府死不悔改的第一時間,華夏政府立刻采取了政治和經濟的雙重報復措施:
將兩國關系從大使級降為了代辦級;
終止和暫停了幾個月前首相訪華時簽訂的經濟與商務協議,其中就包括與荷蘭奈德洛伊德航運公司簽訂的航運以及靠泊協議全都廢除,改為在比利時央凡爾港和西德漢堡港靠泊等等……
與此同時,美國政府也再次發揚了“賣隊友”的光榮傳統,此前暗中表示支持荷蘭政府做法的美國人開始向荷蘭方面施壓,要求荷蘭政府重新審視合同……
這么說吧,荷蘭與4V的這筆合同的總金額是5億美元,但實際最終給荷蘭造成的損失遠不止此數,評估機構認為迄今為止荷蘭的直接和間接經濟損失已經超過了8.6億美元,如果不迅速改變這種情況、恢復與華夏的經貿往來,長期的經濟損失甚至有可能超過20億美元乃至更多。
你問陳耕與福克飛機公司的合作為什么沒受到影響,他憑什么能夠例外?
原因很簡單,因為陳耕是美國人,他與福克飛機的合作是美國企業與荷蘭企業的合作,而陳耕與航空工業部的合作則是美國企業與華夏企業的合作,冰飛荷蘭企業直接與華夏企業之間進行的合作,中間還隔了一層——也因為航空技術對于華夏而已太重要,在有足夠的轉圜余地的情況下,才給了陳耕這個機會。
而且陳耕也并非完全沒受到影響,比如航空工業部的領導就告訴他,陳耕與福克飛機之間的合作可以正常進行,但哈飛廠、成發廠的工程技術人員要等荷華關系正常之后才能派往荷蘭,參與到全新一代F28飛機的研發項目當中來。
荷蘭政府的做法在我們看來是有些不可思議,但其實細究起來也不是不能理解,荷蘭人是什么?海上馬車夫啊,本質上荷蘭是一個貿易立國的國家,這個國家的外交政策在很大程度上就是為外貿服務的,所有政治服務于經濟的政體都有一個十分突出的特點,那就是急功近利,為了錢,沒有什么原則是不能違反的,所謂“十鳥在林不如一鳥在手”,為了眼前的經濟利益而違背政治原則本就是他們的傳統。
“史波特諾先生,這么說吧,”等英格瑪·史波特諾說完,陳耕說道:“除非貴國政府打算取消與4V的交易,否則……”
“否則”怎么樣,陳耕沒說,他只是聳了聳肩,但陳耕相信英格瑪·史波特諾非常明白自己的意思。
“好吧,雖然很遺憾,但是女王陛下尊重您的決定,”沒能從陳耕這兒得到想要的回答,英格瑪·史波特諾有些失望,不過雖然如此,史波特諾大總管還是點點頭,轉而向陳耕問道:“費爾南德斯先生,您曾經對福克先生說過您有在荷蘭投資建廠的計劃?”
“是有這個想法,”陳耕點點頭,并不否認這一點:“從美國把產品運過來,不但費時費力,而且還要繳納高額的關稅,如果歐洲市場能夠順利打開,AMC必然要在歐洲本土設立生產工廠以降低成本。”
英格瑪·史波特諾才不管AMC在歐洲設廠是不是為了降低成本,他只知道一件事:只要你開工廠,就要招人,就要與歐洲本土乃至荷蘭本地的汽車零配件企業、電子類企業進行合作,這是什么?這就是就業率!英格瑪·史波特諾急切的問道:“那么費爾南德斯先生,您有大致的投資時間表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