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大志的這份調查報告最少也得半年才能出來,陳耕也不著急,事實上別說是半年后了,哪怕是一年后甚至兩年后才能把這份報告拿出來,陳耕也一旦都不介意,前期準備的越充分,后期出問題的概率就越低,這就叫磨刀不誤砍柴工。
比如現在,來向陳耕匯報公司的多露西·基里代爾,在匯報完工作之后,順嘴跟陳耕提到了一件事:“boss,最近有家公司做了一個叫scape的互聯網瀏覽器,似乎挺火的,您看……”
“scape?”陳耕一愣:這家公司還是出現了嗎?
這一時空的美國IT界,已經與陳耕記憶中的出現了不小的偏差,比如因為自己對CM/P的大力扶持,雖然比爾·蓋茨依舊在,但微軟沒了,靠著IBM這條大腿,現在的比爾在IT界也算是小有名氣,身價也有上千萬美元,但要說與曾經的那個微軟相比,那是根本沒得比。
相反,陳耕的“視窗”操作系統發展的如火如荼,憑借著可視化的圖形操作性模式,現在的“視窗”系統已經牢牢統治著每一臺個人PC的桌面。
很清楚互聯網發展趨勢的陳耕,早在1993年年初,就讓數據研究公司拿出了全世界第一臺成熟的IE瀏覽器,為了向比爾致敬,陳耕連名字都沒改,還是叫IExplorer,數據研究公司的IExplorer,在沒有競爭對手的情況下,憑借著與“視窗”操作系統的深度整合以及捆綁,迅速成為了全世界最主流的互聯網瀏覽器,占據了幾乎100%的個人PC終端。
讓陳耕感到好奇的是,在這種情況下,scape竟然還是出現了嗎?
說起scape瀏覽器,不是70后、80后或者是計算機專業的網友,可能很多都沒聽說過這個名字,也沒聽說過scape的中文名字:網景,但在世界互聯萬發展史上,scape瀏覽器卻是無論如何都不能忽略的存在,它不但是世界上第一款付費瀏覽器,而且在連接速度、對系統資源的占用等方面,都比微軟的IExplorer好用了太多。
也正是scape瀏覽器的出現,逼的微軟不得不采用了將IExplorer與他們的Windows操作系統進行捆綁,以盡可能的擠占scape的生存空間。
可是在這個時空,在自己的數據研究公司的IExplorer瀏覽器已經牢牢統治了桌面的情況下,scape瀏覽器竟然還是頑強的冒了出來,這就讓陳耕有些意外了。
“是的,”多露西·基里代爾點頭道:“我讓加里對scape做了測試,實事求是的說,scape比我們的IE還要優秀一些。”
“然后呢?”陳耕問道:“你們打算怎么做?”
“絕對不能讓scape發展起來,”多露西·基里代爾毫不猶豫的道:“否則它會成為IE的嚴重威脅!我認為,我們必須在scape還沒發展起來的今天,就將它消滅掉!”
陳耕笑了,他搖搖頭:“不,我們不能這么做。”
“嗯?”
多露西·基里代爾眨了眨眼:“為什么?”
“因為壟斷,”陳耕說道:“在計算機整機市場還好,我們有很多競爭對手,但在個人操作系統領域,我們的‘視窗’系統已經牢牢地統治著個人PC的桌面,多露西,你該明白,這對我們不是什么好事,現在已經有很多人叫囂著要啟動反壟斷法來對我們進行審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