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蒂夫·赫伯勒的眼睛一亮,頓時明白了張耀光的意思:
嚴格來說,麥道MD-11并不老,這款飛機在1990年正式執行商業航班,迄今為止也就勉強10年的功夫而已,甚至期間還進行了一次升級,將原來的三臺發動機升級為兩臺發動機,更是對這個系列的飛機的垂尾進行了重新修改,可以說是根除了從DC-10就遺留下來的老毛病。
但問題是,MD-11其實是DC-10的改良版,底子還是DC-10,而DC-10是什么時候研制的?
60年代末!
60年代末開始研制,1971年正式開始服役,從這個根子上開始算的話,這款飛機已經差不多30年了,與波音的767這款機型一樣,也到了更新換代的時候了,可問題是,麥道公司迄今為止也沒有宣布他們研制新一代大型寬體科技的計劃。
這就很有意思了,這意味著麥道集團可能還要將MD-11這款飛機繼續生產至少15年,甚至20年也有可能,而顯然,華夏對于麥道這種偷懶的辦法已經開始有些不滿了,而這也就意味著,別看看在陳耕的面子上,麥道這些年來在華夏賣出去了不少MD-11,但接下來,華夏的民航公司必然會削減MD-11的采購份額。
在MD-11的份額被削減、商飛集團的大型寬體科技項目甚至還沒有正式立項的情況下,華夏的大型寬體客機的訂單會給誰?
只能是波音和空客!
想到這里,史蒂夫·赫伯勒頓時興奮了,他試探著向張耀光說道:“既然這樣的話,我們能不能簽訂一個協議?”
張耀光知道史蒂夫·赫伯勒想要的是個什么協議,所以他看傻瓜一樣的看著史蒂夫·赫伯勒:“赫伯勒先生,先不說我們根本不可能與貴方簽訂這么一份秘密協議,就算我們當真簽訂了,你覺得麥道集團會善罷甘休?!”
至于麥道集團為什么會知道這個秘密協議的存在,那就是另外一個故事了。
……………………
對于這個會談的結果,史蒂夫·赫伯勒有些遺憾,但總的來說,結果還是讓他滿意的。
波音其實很清楚,隨著華夏整體的經濟實力越來越強,哪怕是為了自己的整體競爭力的考慮,華夏的政府也一定會努力扶持和支持商飛集團的發展,并且劃出一塊市場份額來公商飛集團的發展,而對于波音來說,想要逼著華夏政府干掉商飛是不可能的,既然如此,那波音就退而求其次,如果能夠讓波音占據最大的一塊蛋糕,那其實也不錯。
而看著媒體上那副史蒂夫·赫伯勒在機場上笑容滿面的臉,麥道、空客全都急了!
雖然他們不清楚史蒂夫·赫伯勒去華夏做了些什么,但顯然,這次的華夏之行讓波音很滿意,這點信息就足夠了——史蒂夫·赫伯勒很滿意,他為什么很滿意?因為他在華夏得到了他想要的啊。
那么再深入的問一句:蛋糕就那么大,既然波音得到了他們想要的,那么蛋糕會不會被波音劃拉走了老大一塊?
意識到這個問題,麥道集團和空客集團的高層就再也坐不住了,這一刻,他們不禁有些后悔:早知道波音的那些混蛋這么不講究,老子就該提早一步、搶在波音那些混蛋的前面的……希望現在還不太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