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大志倒也沒有一個勁的罵人,在罵了一陣之后,他吸了一口氣,說道:“情況就這樣了,相信大家都明白,這只是一個開頭,如果我們不采取措施來改變這一情況,F系列的市場占有率將會越來越低,所以接下來的會議議題只有一個:怎么才能扭轉局面。”
“這還有什么好說的啊,”方志強嘆了口氣:“最大的問題還是發動機。”
方志強的話音一落,大家一起跟著嘆氣:是啊,最大的問題還是發動機。
在這之前,F系列飛機雖然在國內市場與波音737系列、空客A320系列打的有聲有色,甚至可以說是平分秋色,但這并不是商飛F系列飛機真實競爭力的體現,而是國家政策扶持的結果,當然,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雖然商飛F系列能夠給航空公司提供的利潤率比不上空客A320系列、波音737系列,但終究還是賺的,只是賺到比較少而已,比如一架波音737每年可以讓為航空公司貢獻1000萬美元的凈利潤,而F120則只能貢獻700萬美元。
雖然差了300萬美元,但也不是不能忍。
但隨著空客和波音的飛機越造越大、航油的價格越來越高,這利潤的差距就越來越大了:F120每年為航空公司貢獻的利潤降到了650萬美元,而波音737-800已經達到了1200萬美元,幾乎一倍的差距!
也就是說,F120在市場上的競爭力明顯不足。
航空公司當然愿意支持國內的企業,哪怕為此少賺點錢也樂意,因為他們明白,空客和波音之所以愿意以低于全球價的價格賣給自己飛機,就是因為商飛集團的存在,但利潤的差距是實實在在的啊,對于采購部門和運營部門來說,他們考慮不了那么多,績效考核才是他們考慮的重點。
是對于如果想要與波音737、空客A320進行競爭,那就要提高自己的載客量,起碼要有F200這個200座級別的飛機出現。
在F150的基礎上發展出F200,這意味著機身長度要增加差不多7到8米,同時參考波音737和空客AA320,發動機的推力要達到120KN級別。這么一來問題就來了:商飛集團沒有這么大推力的航空發動機,集團迄今為止這一級別的發動機只有110KN的“tay”MK1101,而且“tay”MK1101還是一款中等涵道比的渦輪發動機發動機,在油耗、噪音等方面均比V2500系列和CFM56系列落后,也就是說,在發動機方面,“tay”系列是完全居于劣勢的。
所以歸根到底,如果商飛集團想要拿出一款可以與波音以及空客完全對標、與足夠競爭力的機型,一款最大推力范圍在120KN-140KN、同時油耗和噪音都比較優秀的發動機是必須的。
————————————
PS:兄弟們不好意思,今天就只有這一更了,明天開始恢復2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