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次,HU-6空中加油機再次釋然出的加油軟管明顯的比之前釋放出的加油軟管要更長一些。
這也正常,我們的RDC-1空中加油吊艙幾乎就是仿制的英國MK-32空中加油吊艙,所以空中加油軟管的長度、直徑、加油速度都基本上和英國MK-32相同,而老毛子的UPAZ-1型空中加油吊艙的空中加油軟管的長度是26米,這個軟管的長度是老媽子根據他們的伊爾-78空中加油機與受油機之間的氣流影響精確計算出來的。
參考老毛子的空中加油軟管的長度,商飛集團和金陵航空系統工程研究所經過計算機模擬仿真和精確計算之后認為,考慮到SU-30MKK是重型戰斗機,將負責為SU-30MKK進行加油的那根軟管的長度設定在20米比較合適。
但計算是計算,在實際當中有些東西是計算機模擬仿真所沒辦法模擬和計算出來的,這一次是真機操作,所以這一次,大家都很緊張。
HU-6空中加油機后方的那架SU-30MKK戰斗機緩緩的靠近,也幸好,這次架勢這架SU-30MKK戰斗機的飛行員是東南某軍區特意選拔出來的、有過駕駛J-8IID戰斗機飛行經驗、同時接受過空中受油訓練的飛行員,所以整個飛行的操作過程非常精湛,但即便是如此,第一次對接也失敗了……
“唉……”
“沒能成功……”
“怎么沒成功呢?”
…………
福克F70公務機的機艙里,響起一陣巨大的嘆息聲。
沒能對接成功,大家都很遺憾,但王大志卻不樂意了,他罵道:“都嘆什么氣?剛剛咱們的那兩架飛機,不也是對接了好幾次才對接成功的嗎?有什么好嘆氣的。”
王大志這話一出口,大家就誰不好再說什么了:可不是么,之前的那架J-8F和J-10,也都是經過了三次以上的對接才成功實現的對接呢,這可是華夏第一次由國產HU-6空中加油機對俄制SU-30MKK戰斗機進行空中加油試驗呢,就算飛行員的空中加受又經驗再豐富,可軟管加油的特性決定了,一次對接不成功不是很正常的嗎?
而那架正在執行本次任務的01號SU-30MKK戰斗機的飛行員顯然對此也早有了心理準備,對于第一次沒有能夠實現成功對接并沒有感到沮喪,而是再一次瞄準在空中飄搖不定的羽毛球狀加油錐套,精準的控制著機身一點一點的迎了上去……
然后,再一次以毫厘之差錯過了。
但是這一次,福克F70公務機里面沒有人嘆氣,因為大家都看到了,這一次之所以沒有成功實現對接是氣流的影響,飛行員的操作沒有問題,但就在即將成功對接的那一刻,可能是一陣側風,羽毛球狀的加油錐套在空中有一個幅度不小的搖晃,導致SU-30MKK的受油探頭錯過了,但只要下一次飛行員注意一些,不再有氣流影響,應該就能對接成功了。
只是與此同時,王大志卻不由自主的捏緊了拳頭:希望那次搖晃只是忽然出現的氣流,而不是SU-30MKK的機頭與加油錐套之間氣流的影響吧……
如果當真是受油機與加油探頭之間彼此的影響,那接下來的工作量可就大了。
這架SU-30MKK戰斗機的飛行員的心理素質也確實是過硬,在連續兩次對接失敗之后,他看上去沒有受到任何影響,只是在無線電里面表示將進行第三次對接,然后就重新調整了一下飛機的飛行姿態,再次向空中那一枚搖晃不定的加油錐套迎了上去,這一次,SU-30MKK的空中受油探頭穩穩地插進了加油錐套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