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地參謀長操著廣普連忙打圓場,“好啦好啦,一人少句一人少句,見面就掐,你們真系”
二人冷哼一聲,繼續埋頭研究自己的任務。
尷尬的李海用大腳拇指扣鞋底,迅速調整好情緒,專心分析行動方案。
53號艦的充當的武裝投送的任務,把海特營的作戰分隊投送到指定海域,再由一條長征號潛艇進行接駁,這也是王雨出現在這里的原因。至于會把他們接到哪里去,行動方案里是沒有的,說明接下來的那一塊任務是絕密的。
不該問的別問,和陳猛核對了所擔負的任務之后,領了一份任務情報資料,李海跟著封彪離開了作戰會議室,接下來還要開本艦的作戰會議,事情多得很。
李海有些緊張,駕駛30噸重的飛鯊戰機和指揮一條滿載排水量2650噸、編制人員160號人的老護衛艦,是截然不同的。
53號護衛艦的情況很特殊,嚴格地說,她既不屬于053h1,也不屬于053h2,更不是053h3。
三十五年前那個年份沒有任何一條新護衛艦下水,53號是在一條053h2的基礎上改裝出來的,而且在二十年的時間里,前后進行了五次返廠改裝
這個頻率在海軍主力裝備里是第一的。
因此,53號護衛艦帶有濃重的試驗意味。
高速柴油機、直升機機庫和飛行甲板、新型雙管艦炮、新型近程防空導彈、新型反艦導彈、新型火控雷達、新型通信系統
當時幾乎所有的海軍主力技術都堆砌在了53號艦身上。
這大概是53號艦任務繁重的原因之一吧。
8時15分,陳猛、王亮率領十五名海特隊員登艦,8時30分,已經生火燒鍋爐預熱十幾分鐘的53號艦接到了出航命令。
李海沒有任何艦艇指揮經驗,常海洲當仁不讓坐地接過指揮權,讓李海在邊上跟著學習。
五亞這座城市的本地人和往常一樣早早就醒了,更多的還在酒店睡大覺的是外地旅客。沿海公路上,過往的車輛里,人們看到53號艦冒著輕煙沿著航道往外海去,速度明顯的越來越快。
這樣的場景司空見慣了,看上去和以前的任何一次沒有什么不同,當地人見多了各種各樣的軍艦,可是每一次看到,依然忍不住多看幾眼,就多看那么幾眼,心里好像就更踏實了。
“過12海里線了。”航海長笑著說。
艦橋里的氣氛頓時歡悅了一下,都情不自禁地笑了起來。
12海里線的算法非常復雜,從什么地方開始算起有多種標準和方式,這個地方叫領海基線,一般來說,主權國家會選擇有利于自己的方式來計算和確定。
當然不是距離海岸線12海里這么簡單。
國際實踐中,低潮線是一種,即退潮時海水退出最遠的那條海岸線,以此為基點向外垂直延伸12海里,這個范圍內的海域屬于領海。
另一種是直線基線,即在大陸岸上和沿海岸外緣島嶼上選定適當點作為基點,把相鄰的基點用線段連接起來,所構成的直線就是直線基線,再往外延伸12海里,這個范圍就是領海。
李海開戰斗機的沒錯,但他也是海軍的,知道領海、毗鄰區、經濟專屬區、公海的概念,知道自己的國家的這些范圍具體到哪里,總而言之是不可能吃虧的。
事實上12海里領海范圍都是中國人用大炮打出來的,就一句話當時的大炮射程能打多遠,這個范圍就是領海。那時國際上關于領海還沒有一個統一認可的說法。
一些人就天真的認為“真理在大炮射程之內”的理論是舶來品,實際上是偉大導師創造出來的
但是
現在大家忽然樂呵起來的原因顯然不是因為領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