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臺下達了起飛指令之后,便主動切斷了聯絡。
這個操作很奇怪。
直到升空后,謝中校才過來找李海,攤開一張大比例地圖,說,“七號地區,雪谷北區,這個地方知道嗎?”
“知道,大嶺山脈北側深處,距丹鳳場站160公里,雪谷是環狀山谷,山谷內呈低丘陵姿態,很復雜。”李海說道。
謝中校道,“吳副參謀長和林大隊長說你對大嶺山脈的地形和天氣最熟悉。”
這幾天不能搞飛行,全部都窩在室內搞地面訓練和熟悉本地區的地形地貌以及氣候,李海的進度最快、掌握得最好。其實還有一個原因,前些年,林業是他四叔產業里比重較大的一塊,從小學到大學,幾乎每年的假期他都會跟著四叔到大嶺山區玩,這么多年下來跑了不少地方。
他對林小童說過這些事,林小童推薦李海的主要原因正是這個。
謝中校問,“有沒有辦法隱蔽進入?”
李海點開衛星地圖切換到三維模式,說,“哪些地方存在威脅?”
謝中校點了點雪谷北側一座海拔高度為230米的山嶺,說,“這個地方有個營地,我們的行動不能讓他們發現。我要在這里接應我的部隊。”
兩個點之間的距離僅有十五公里,而且目標營地是制高點,想要做到絕對隱蔽很難。
所謂術業有專攻,地面作戰這一塊,謝中校是權威,傘降潛入他也是專業的,但是直升機空中潛入,謝中校不敢托大。
林小童告訴他,李海是整個海航部隊里實際作戰經驗最豐富了飛行員,甚至把空軍部隊包含在內,也是排在前面的。這一點是謝中校最為看重的。
李海略作思考,腦海里有了一條航線,起身靠近趙飛燕,指著手里的北斗終端,說道,“這么飛行不行,貼著樹梢進入,原路撤出。”
“云天接手。”趙飛燕把飛機的控制權交給戰云天之后,接過平板式的北斗終端,仔細地研究了起來。
好一陣子,他微微點頭,“問題不大,不過最好有地面引導,否則我們得自己找路,耗時更多。”
李海回頭問謝中校,“首長,有地面引導嗎?”
謝中校想了一會兒,輕輕搖頭,“沒有。”
點了點頭,李海對趙飛燕說,“沒有地面引導,我領航。”
“行。”
趙飛燕說,“云天,我來吧,你幫我看路。”
“收到!”戰云天爽快地說,趙飛燕的技術比他好。
謝中校也沒載員艙了,靠著隔門看李海他們工作。
但見李海把北斗終端接上電源,切換到了地形導航模式,選擇三維模式之后,放大了比例,竟然能夠俯瞰到一架直升機在飛行的場景。
“這是我們飛行部隊用的手持式北斗終端,可以獲得飛行器的實時飛行姿態,等于是在頭上架了一具攝像機進行直播。”李海介紹說。
謝中校眼睛都看直了,“好用,比我們用的好太多了。”
“但是有缺點,耗電量很大,不適合單兵野外使用。”李海說。